bdrmo 发表于 2016-11-22 17:19:09

我国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组织批准

9月20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新闻通气会”在国家天文台举行。相关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通气会。<p>  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批准,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p><p>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经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约1.37tb,目前已获得经各种校正和处理后生成的数据产品约5.13tb,并且取得了以国际先进的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地形图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为开展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奠定了技术基础。</p><p>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是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iau负责。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首先,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本身须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须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直径须大于100米,对其进行命名有助于月球研究及月面测绘等;其次,所命名的名称也必须符合iau规定的要求,如,撞击坑只能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且须为去世三年以上的科学家,山脉则以地球上山脉名称命名等。月球作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p><p>  据了解,自1935年至2009年期间,iau共审查批准了1993个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其中有1592个撞击坑。在已命名的地理实体中,仅有11个中国人的名称。</p><p>  2010年,随着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研究成果的逐步产出,<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我国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有关工作,成立了命名工作领导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我国科学家向iau提出了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申请,并于2010年8月获得iau批准。至此,月球上共计以14个中国人的名称命名了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p><p>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也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是<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一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后续发展及其科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孙丁玲)</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组织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