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卫星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跨越”
这是一个通信技术“爆炸”的时代。全世界正在跨越时间、距离、语言的鸿沟,全人类的文化理念和生存形态正在随之改变,而通信卫星则是整场变革的“施法者”。中国通信卫星的研制、发展印证了这一点。<p> 在这场变革中,东方红一号卫星可谓是开启中国航天“群星”闪耀时代的先锋。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广袤荒凉的沙海深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飞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的诞生让《东方红》不再只是一首经典旋律;更是让中国航天的万里征程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 </p><p>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不久,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带来的卫星通讯地面站引起了中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周恩来总理遗憾地说:“可惜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那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拥有自己的通信卫星来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 </p><p> 无数秉持坚定信念的中国航天人,历经伤痛、挥洒血泪,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坚忍和毅力,最终让世界刮目相看。从1970年研制成功“东方红一号”到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十几年磨一剑,中国真正实现了通信卫星从无到有的跨越。 此后不到两年,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的问世,使中国的卫星通信和电视转播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极大地改善了边远地区收视难、通信难的状况,尤其是促进了卫星电视教育的发展。 </p><p>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航天大国在太空领域的角逐日益白热化,“东方红二号”显然不能满足中国卫星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国内的通信和电视传输,只能租用和购买国外的卫星来缓解燃眉之急。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买星还是造星”之争后,国务院正式批文,才使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研制方案得以尘埃落定。 </p><p>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卫星研制开始真正进入国际卫星俱乐部。”美国一家报纸如此评论。这颗承载着无数航天人心血和希望的卫星是当时我国通信卫星中性能最先进、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颗,代表了当时我国卫星研制的最高水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p><p> 与“东方红二号甲”相比,东方红三号卫星的转发器数量增加了6倍,设计寿命延长了两倍,不但缓解了中国卫星通信的紧张状况,更使中国通信卫星水平一下子跨越了20年。 </p><p> 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中国航天人并未停止追赶的步伐。东方红四号卫星从“孕育”到“出生”始终倍受呵护,这是一颗代表中国空间技术最新水平的大容量、长寿命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 </p><p> 该平台的性能与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设计寿命为15年,适用于大容量的通信广播卫星、大型直播卫星、移动通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公益卫星以及中继卫星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任务。它为我国通信广播卫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p><p> 当东方红五号卫星模型在第八届珠海航展的展位上惊艳亮相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通信卫星将带着中华民族的雄心而凌云向上,并见证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杨蕾)</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