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强国 中国北斗星耀四方
在茫茫南海,渔民们借助北斗海洋渔业船载信息终端,可以实现定位导航,获取气象、渔业市场交易等信息,更安全、更大规模地走向深海大洋。<p> 在繁华都市,无论是开车还是对车辆进行监控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出行的安全和效率。</p><p> 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救援官兵第一时间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机连夜发回实时灾情数据,这第一束生命急救电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72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的最有效利用……</p><p> 十年弹指一挥间,从2003年中国自主建起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到去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擎起中国卫星导航“大旗”,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幅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p><p> 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2000年,由集团公司自行研制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被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安家落户”,为整个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之战打响了“头炮”。</p><p> 党的十六大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开始提速。2003年,又一颗备份卫星升空,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中国北斗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呈三足鼎立之势。</p><p> 集团公司承担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航天高科技工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有言:“它像石油能源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p> 然而,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覆盖范围还比较有限,尽快建立能够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迫在眉睫。于是,中国北斗开始在密集组网中走向世界。</p><p> 201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以第3颗北斗卫星一飞冲天拉开序幕,又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完美表现压轴谢幕。经过这一密集发射连续5颗“新成员”参与组网,中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在太空中初现雏形。</p><p> 2011年,浩瀚太空再添3颗“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从2011年12月27日起,系统开始向我国及周边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目前,已转入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并举的新阶段,并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p><p> 2012年4月30日,随着集团公司成功发射第12颗、13颗北斗卫星,中国再次展现了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雄心。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卫星,也是首次同时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北斗卫星。</p><p> 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群雄逐鹿中,“北斗”织网起步虽晚但不落后,在技术上也拥有独特优势。这是因为,在党中央的英明指导下,集团公司承担的北斗任务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受惠于航天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十年来集团公司的北斗卫星研制发射团队也逐渐成熟,收获了宝贵的科研组织管理经验,孕育了优秀的北斗文化。</p><p> 如今,从北京厂房到发射场,从标志到服装,从鼓舞人心的口号到令人振奋的挂图,处处都能感受到北斗文化的昂扬奋发,和集团公司北斗卫星研制发射团队的良好精神面貌。正如北斗导航卫星总指挥李长江所言,“困难面前吓不倒,成了这支团队在航天战线上奋战的真实写照”。</p><p> 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集团公司正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p> 届时,“北斗”不仅助力国防建设,还将在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防灾减灾、通信等多个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大展宏图”。正可谓,北斗闪耀,惠民强国。(陈立)</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