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海洋水色卫星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p> 3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的面积。海面之上,矗立着近7000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海面之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和生物资源,这些都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运行在遥远天际之外的海洋卫星,则是这些宝贵资源和财富的忠诚守护者和监测者。</p><p> 如果说2002年5月15日发射的海洋一号a卫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其近两年的在轨运行开创了中国海洋卫星遥感的新纪元;那么,2007年4月11日升空的海洋一号b卫星则创造了海洋水色卫星长寿命、高质量的新纪录,实现了数据应用广度、深度的新突破。</p><p> 记者从海洋系列卫星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截至目前,已经超期服役3年之久的海洋一号b卫星仍在继续谱写着激昂奋进的“海天”协奏曲。</p><p> <strong>创新突破无止境</strong></p><p> 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水色系列小卫星,实现了对海洋水色的观测应用,一步跨越了国外近30年探索海洋水色观测的艰辛历程,利用两颗小卫星实现了国内小卫星业务的试运行。</p><p> 在海洋一号之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射过和即将发射带有海洋水色遥感任务的卫星,但以海洋水色作为单一任务的卫星并不多。而像海洋一号这样以小卫星为平台且装有多种载荷的卫星更是国际首例,这不仅是与应用需求相适应也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重大创举。</p><p> 海洋水色监测在需求上不同于气象和陆地监测,其特殊性决定了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器的配置既要考虑到高频度覆盖的海洋的需求(采用宽视场的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又要考虑到海岸带较高地面分辨率的需求(采用中分辨率的四波段海岸带成像仪)。无论是信噪比、动态范围、传感器通道的设置,还是覆盖周期和扫描幅宽、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的选取,都是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无法替代的。所以,海洋一号卫星的载荷配置海陆兼顾、指标先进,在观测周期、红外谱段的选用与实现等方面的创新之处凸显。</p><p> 此外,海洋一号卫星还实现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颗具有轨道控制能力的小卫星;第一次使用了国产化小型测控应答机;第一次使用gps辅助定轨,并利用gps数据直接进行姿态控制;第一颗推行分散供电体制的卫星……</p><p> <strong>卫星应用显神通</strong></p><p> 作为我国首颗海洋业务观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不仅填补了我国卫星海洋遥感领域的空白,还使得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灾害监测与预报、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科学研究及国际与地区合作水平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p><p> 以海洋一号b卫星为例,自卫星发射至2012年4月10日,5年来对中国近海区域与陆地探测3759次,境外探测4499次,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向海洋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业务部门等国内31家单位分发了大量产品数据。</p><p> 对于人类而言,海洋一号卫星就像是一个浩瀚海洋的“看护者”,它可以随时观测海洋环境,感知海表温度,精确预测赤潮、海冰、绿潮等各种海洋灾害;它还可以提供海洋渔场信息,指导远洋海上生产;它甚至可以辅助极地科考业务化监测与科学研究工作。</p><p> 同时,基于海洋一号卫星及相关资料,我国与美法日韩等国和香港等地区的海洋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培训,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海洋一号卫星的应用成果,提高了中国海洋卫星在海洋遥感领域的国际地位。中国海洋卫星的名号越来越响亮。</p><p> 按照规划,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系列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海洋三号系列卫星)。它们将共同形成海洋强国建设的防护盾,更好地为海洋监测、保护、开发和管理保驾护航。(刘斐 李馨)</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