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坑的分类图
月坑可分为由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口和由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两大类型。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月坑属于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按照坑的形态,撞击坑可简单地分为碗形撞击坑、大的中心隆起或中心环的撞击坑和有巨大直径的多环盆地三大类。<p> 碗形撞击坑是三类撞击坑中最简单的撞击坑,如月球上的普罗克鲁斯碗形坑。 根据月球表面上最清晰的212个撞击坑的深与坑唇间直径的统计表明,在坑的直径约为15千米处发生转折,即由简单的碗形撞击坑向更复杂的形态转变。月球上碗形坑的直径一般小于20千米,随着坑的直径增大,坑的形态变得更为复杂。撞击坑的深度、直径不仅与撞击体的大小、速度、轨道、密度和结构有关,而且还与撞击天体的重力场、撞击处的岩性有关。由此可推测,复杂形态的撞击坑也与上述因素有关。</p><p> 在月球上,凡直径大于35千米的撞击坑一般都有中央隆起,如月球上的安纳萨茹拉斯坑(anaxazoras)(直径为51千米)具有不对称的中央隆起。与碗形坑相比较,这类撞击坑要复杂得多。根据月球上撞击的统计表明,具有中央环的撞击坑的直径一般都大于100千米。</p><p> 尽管多环盆地不称为“坑”,但它是由大型冲击体导致的特大型撞击坑。月球上有44个直径大于300千米的盆地,其中至少有30个具有多环山系的构造。如澄海盆地直径约920千米,盆地内的第一道山环的直径为620千米,内山环的直径为480千米,内盆地的直径为320千米。月球上最为复杂的多环盆地当属风暴洋,其中心位置为北纬26度、西经15度。三道环形山组成了三道“防线”。也就是说,要进入盆地中心,必须在距中心1600、1200和800千米处翻越三道山梁。研究表明,风暴洋是月球上发生过的最大的冲击事件形成的,形成时间为39亿年前。</p><center>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 图片说明:月球上普罗克鲁斯碗形坑截面示意图</p></center><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