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科考数据将全球共享
“对天,对地,对月,三个观测项目都是国际上第一次。”<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今天在西昌告诉记者,<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的科学观测任务富有新意,而且其数据将供全球科学家使用。<p> “对天”指的是在月亮上用光学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对地”也就是用极紫外望远镜观察地球等离子体层;“对月”是用测月雷达扫描月球表面的厚度和结构。刘晓群表示,这些设备将由地面控制,不会同时开启。何时打开、关闭,何时下传数据,会考虑当时情况。</p><p> “嫦三”任务取得的所有数据将向全球开放。按照国际惯例,第一年数据仅供给中国科学家的研究项目;一年后,外国科学家也可以通过网站自由下载感兴趣的数据。</p><p> 刘晓群说,<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科学探测下传的数据,会由分布在全国各地区的大直径天线接收。目前,地面应用系统的人员分布在北京和昆明等地。</p><p> 刘晓群还表示,<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预定的探测区域,是美、苏当年没有去过的地方。根据资料,美国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计划,苏联最后一辆月球车是在1976年。</p><p> 航天科技集团<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今天告诉记者,月球车的核心材料、视觉图像处理和遥控等技术创新,可能促进汽车和智能机器人等民用领域的技术。</p><p> 孙泽洲指出,<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在落月过程中,着陆器有一定的自主避开障碍的能力;下落的斜角将很小;推力发动机将极大降低着陆器速度。但未知地形造成的风险仍然不可忽视。<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将尽量不降落在坡度大的地方。(记者高博)</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