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付之下,他们这样念好质量经
<p> ——长三乙火箭发射中星1C卫星任务试验队员访谈录</p><p> 12月10日凌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而起,又一次成功地将中星1C卫星发射成功。这是长三乙火箭今年第八次发射,距离上次发射老挝一号卫星才过了19天。</p><p> 同样,中星1C卫星的研制也历经磨砺。研制人员顶住压力,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盼到了成功。</p><p align="center"></p><p> 长三乙火箭正在总装测试(王駪/摄)</p><p> 他们太忙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46天里,试验队员们大部分时间都要工作到半夜。进了发射场还这么繁忙的情况很少见,这是由于出现几次外协单位产品推迟交付的情况。发射试验队一度以为今年不会发射了,但最终却比预计时间还早了两天发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抢时间。从“五一”开始,他们就一直实行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p><p> 中星1C卫星团队同样忙碌,不少人健康状况下降,但为了成功,大家豁出去了。那么,在忙碌的日子里,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又是怎样确保忙中不出错的?试验队员们有话说。</p><p> 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中亚:</p><p> 面对计划节点,保成功是最重要的</p><p> 中星1C卫星技术复杂、难度很大,与这个系列的前一颗卫星相比,几乎是一个全新的型号。之前的那颗卫星从预研到发射用了9年,而中星1C卫星仅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压力可想而知。</p><p> 我的体会是,在研制中,设计师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过程中遇到的大小问题都必须彻底解决。我希望能把地面上的事情做完美,有些出现概率很小的小问题也必须攻克。所以,这次到了发射场之后,忙归忙,但卫星什么问题都没有,很顺利。</p><p> 现在型号产品任务多、工作忙,质量形势更加严峻。技术与计划往往存在矛盾,这边需要时间解决技术问题,那边计划节点又在紧催,试验队需要快速决策、快速定位、快速解决。当实在难以解决时,计划一定放在技术后面,保成功是最重要的。航天是个高风险行业,高风险不是为出问题就找借口,而是要认真解决任何疑点,降低风险。</p><p> 我们的团队非常优秀。我放手让设计师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最后拿个主意。我们这颗卫星在研制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但这也给年轻同志创造了成长的机会。我告诉他们,“干卫星的不遇到问题难有长进”。</p><p> 火箭主管设计师李君:</p><p> 我们已经接近流水线模式了</p><p> 9月以后,长三乙火箭基本上是半个月左右发射一次,密度前所未有。但在发射场,我们并不全靠加班赶进度,主要是通过优化流程解决问题。</p><p> 首先,我们将很多工作从串联变为并联,原来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现在都同时在进行。</p><p> 其次,我们重新整合了每次的检查内容,涵盖了原先的所有检查项目,所以检查次数减少了,项目却一点没少。</p><p> 还有,我们的人员也一直在动态调整,北京和西昌两边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人员(包括“ 两总”)随时根据需要两边飞。现在,人员不再跟着火箭走。比如,前一枚火箭转场到塔架之后,同样一拨人又开始对刚进场的另一枚火箭进行卸车、摆位、测试;等下一拨队员到来后,火箭已经具备转场的条件。我感觉我们已经接近流水线模式了。</p><p> 此外,我们应用的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明显提升了工作效率。比如,使用了新电子平台后,我们可以同时记录图像、文字、数据等资料,节省了二次录入时间。未来,如果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前后方联动,前方测试数据直接发到后方处理,工作模式将会有更大的变化。</p><p> 卫星副总设计师李亚秋:</p><p> 确保发射是用“命”抢出来的</p><p> 人一疲劳确实容易出错,但不是说疲劳肯定就会出错。由于此前几个外协产品耽误了好几个月时间,大家都知道,如果再出问题,发射窗口就难以赶上,必然对后面的任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不能出错!</p><p> 现在能按计划发射,真是我们上百人用“命”抢出来的。团队里的一些年轻人干得真让人心疼。</p><p> 张中亚老总已是快60岁的人了,但夜里两三点开会从不缺席。</p><p> 我们的测试指挥徐汝军经常连轴转。我最常跟他说的话就是:“你怎么又在这儿,赶紧回去休息。”但他不完成工作,从不离开岗位。</p><p> 卫星主任设计师韩庆虎:</p><p> 把质量放在首位不是虚的</p><p> 我们整个团队都把质量摆在首位,这可不是虚的。这次我们使用了一种新的爆炸螺栓,张中亚老总看了之后,说这个螺栓里应该有橡胶密封圈。</p><p> 橡胶有其使用的温度范围,在太空中,如果超出了温度范围,就会影响使用。这真是我们没想到的,厂家也没想到。于是,我们重新与厂家联系,使用了新的技术,做了很多试验,才解决这个问题。</p><p>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也成长了很多。所以,这颗卫星进场之后,我们非常放心。</p><p> 卫星设计师田佳:</p><p> 成天盯着屏幕,恨不得把眼睛抠出来</p><p> 出发来西昌那天,我在车上发了条朋友圈:“再见爸妈,再见老婆,再见宝贝,最后几天一直在加班和忙碌中度过,没有多帮你们干点活,感谢你们的包容和支持。”发完自己就哭了。</p><p> 我是做测试的,成天盯着屏幕,眼压高,胀痛。有时候回到家恨不得把眼珠子挖出来。老是熬夜耳朵也总耳鸣,很多同事都这样。我已经预定好了任务成功后就去医院看看耳朵和眼睛。</p><p> 我们的团队非常融洽,这是这几年很欣慰的事,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做出这样的成绩。</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