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前十三五飞天计划曝光: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 ...
<p> 2016年4月21日讯,这是令中国航天人悲喜交加的一周。悲的是,周一刚刚送别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喜的是,周日就将迎来首个“中国航天日”。</p><p align="center"></p><p> “嫦娥四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p><p align="center"></p><p> 火星探测器</p><p> 送别梁思礼院士之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曾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77岁中科院院士刘竹生,用颤抖的双手写下了最想对梁老总说的话:“下辈子我们还一起搞航天”,他寄希望于年轻人的继承航天事业,发扬航天精神。</p><p> 航天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对外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该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p><p>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颗商业出口卫星都诞生在五院。</p><p> 这里不仅有辉煌的过去,更有令人振奋的明天。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将在这里全面推进。刘竹生等老一辈航天的夙愿将一一实现。</p><p> <strong>深空探测</strong></p><p> <strong>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strong></p><p> 2016年,航天五院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p><p> 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p><p> 2017年,将完成“嫦娥五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确保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p><p> 2018年前后,航天五院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p><p> 2018年,航天五院将完成“嫦娥四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同时还会发射一颗位于地月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卫星,对人类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具有重要意义。</p><p> 2022年前后,将完成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的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到2024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中国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p><p> 2022年前后,完成并发射“巡天号”光学舱,功能上类似“哈勃”太空望远镜。</p><p> 后续,航天五院将积极推动载人探月工程的论证与立项工作。</p><p> <strong>北斗卫星建成全球组网系统</strong></p><p> “十三五”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要研制发射4颗北斗二号区域组网备份星,同时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p><p> <strong>对地观测</strong></p><p> <strong>高分5颗卫星升空</strong></p><p> 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p><p> <strong>民用空间</strong></p><p> <strong>基础设施体系建成</strong></p><p> 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实现40颗左右遥感卫星、25颗左右通信广播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p><p> <strong>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strong></p><p> “十三五”期间,航天五院将重点围绕空间天文与物理科学研究需求,发展空间天文卫星等航天器,实现对宇宙空间高灵敏观察。2016年,将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通过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可获取空间天文原始观测数据,使我国天文学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进入国际先进行列;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将颠覆现有时空基准体系,建立大尺度时空基准。</p><p> 中国航天的三大里程碑及国家重大工程宇航任务</p><p> <strong>三大里程碑</strong></p><p> 东方红一号:由航天五院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p><p> 神舟五号:由航天五院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搭载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使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p><p> 嫦娥一号:由航天五院研制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迈出深空探测第一步,2009年3月1日成功撞月, 月球首次留下“中国痕迹”。</p><p> 【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于1992年9月21日经中央正式批复,目前航天五院已成功研制发射10艘神舟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连续突破了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p><p> 【探月工程】按照“绕、落、回”三部曲实施,目前航天五院已成功完成3个月球探测器的研制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创造了中国深空探测最远记录。</p><p>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底,五院圆满完成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减灾、应急响应和控制、国家安全、精确授时等多个领域。目前已进入第二代系统研制工作。</p><p> 【对地观测领域】五院研制并发射了99颗以“资源一号”、“海洋一号”、“高分一号”等为代表的资源卫星、海洋卫星、遥感卫星、环境卫星、返回卫星等多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并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民用测绘、环境监测、国家安全等领域,同时全面满足国防装备建设需求。</p><p> 【广播通信领域】五院先后研制发射了34颗通信广播领域卫星,应用于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亚洲、南美、非洲和欧洲西部等地区的广播电视、通信、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及流媒体业务,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应急抢险救灾、远洋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p><p> 【空间科学与技术验证领域】五院先后研制发射的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在轨验证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并系统开展了空间物理探测、在轨服务等科学技术试验。</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