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man 发表于 2016-11-22 20:58:30

“九天微星”谢涛:助推个人卫星时代

<p>  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在“九天微星”CEO谢涛身上,既有传统航天人的严谨理性,也有为拥抱星空的梦想纵情一跃的魄力和胆气。</p><p>  这位创业者和他的团队,正引领中国小卫星商用领域的一场变革:用更小、更便宜和更好玩的微小卫星,开拓属于中国商业化太空新经济的蓝海——甚至成为新一轮太空竞赛的主角。</p><p>  一</p><p>  站在台前,向听众们讲述商业小卫星的太空冒险计划时,“九天微星”创始人谢涛或许会想起多年前,险些落水丢掉性命的那个下午。</p><p align="center"></p><p>  当时一群深受武侠剧影响的小伙伴相约打赌,谁能像“水上漂”那样跨过路边的池塘。但冲到岸边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刹车”——只有谢涛冲了下去。腾空的刹那,他感觉时间了慢下来,仿佛获得了某股力量。</p><p>  “我觉得自己真的能飞起来。”</p><p>  可惜,迎接他的不是碧蓝天空,而是冰冷的池水。</p><p>  回忆糗事,这个留着短寸、带无框眼镜,平日笑眯眯的理科男虽有羞涩,眼中却闪过一丝执拗。或许正是这个遗憾,让他把目光放在了更高、更远的地方。</p><p>  在大学时,他从北京骑自行车到上海,穿越20多座城市,骑行2千多公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冒险。</p><p>  2016年底,谢涛创业团队的“少年星”将搭载发射,飞向太空。</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p><p>  2017年三季度,将发射一颗属于民用多功能的娱乐卫星。</p><p>  这颗卫星大约重50公斤,算是卫星里的小个子。他们的“微星计划”,准备用两年时间发射4颗微小卫星,并逐渐增添更丰富的功能:从带有科普性质的青少年启蒙立方体纳米卫星,到太空自拍、全景VR直播、定制闪烁摩斯代码表达心意等形式的全民娱乐互动,再到包含小卫星实现高速激光通信等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布局。</p><p>  与人们印象中承载着国家任务、体积动辄超过一间屋子的大卫星不同,这种微小卫星化大为小、从高轨到低轨、快速迭代,从只有一个水杯大小的纳米立方体卫星到两 个台式电脑机箱大小的微型卫星,这一类卫星部署在近地轨道,可以采用工业级器件,成本更低,研制周期更短,发射方式也更为灵活。目前它们可以为企业和个人 提供覆盖面广、实时性强的网络服务,比如打车和地图软件的导航系统增强,甚至利用小型卫星开展小行星探测、太阳帆远航等深空探测活动。</p><p>  谢涛向我们解释,这一类小卫星将在未来创造无限可能,已经引发了一场如同大航海时代般的新一轮太空竞赛。他的描述中,未来的气象、农林业和环境治理等诸多领 域,都可以用小卫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分发到大数据分析中心;也将产生无人驾驶飞机或汽车的精准控制、全球智能物联网络等新的应用场景——甚至卫星与卫星 之间也将实现互联,最终形成一个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天网”,彻底解决数字鸿沟,真正实现“世界是平的”这一理想。</p><p>  或许正是童年池塘边义无反顾地迈出的那一步,让他与航天事业结下十几年的渊源,也就此打破了阻碍他想象力飞翔的天花板。</p><p>  二</p><p>  几个月前,一位投资人找到他,第一句话是:“我想过来确定一下,你是不是个疯子。”</p><p>  在中国,用于商业服务的微小卫星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对习惯将卫星与国家力量、军事需求划等号的人们来说,一个民营企业或者是创业团队想要制造发射卫星,如同天方夜谭。</p><p>  但在东三环FFC大厦的58层听完谢涛的详细路演和回答,对方放心了。</p><p>  谢涛时常以美国的“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举例。“2002年他在卖掉Paypal之后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把钱花在两个‘硬科技改变世界’的项目上:电动超跑汽车Tesla和太空创业公司SpaceX(美国第一家私人火箭公司,目前市值超过百亿美元)。但当时,外界也都认他太疯狂了。”</p><p>  经历数次失败,SpaceX逐步获得了美国市场。2015年,马斯克宣布称,由于成本控制出色,SpaceX已能在价格竞争中轻松击败中国,而可回收火箭技术上同样实现了震惊世界的成就。</p><p>  震撼之余,谢涛有着深切的思考——毕业后他进入中国航天系统工作,亲历了航天事业三个里程碑中的两项——载人航天、嫦娥探月,那是中国航天辉煌与荣耀的十 年。“我们进行大量的计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以确保万无一失、不出差错。”他分析,但这也造成了高昂的成本——只有更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成本更低,才能 不断试错,并能“错得起”,进而刺激创新。</p><p>  2014年初,带着这些思考,他离开体制开始创业。不过距离他与微小卫星纵情碰撞,还需要一些机缘和冲动。</p><p>  谢涛头脑中总会涌现出大胆的想法。当时他准备在上海外滩启动一个“太空失重”的科技体验项目,利用风洞原理与航天相关技术转化,实现在地面最完美的等效失重体验。经过4、5轮的沟通与方案设计,投资人认为这项技术很好,但由于是原创项目,之前国外从没有人做过,担心“可能做不出来”,在投资前最后一轮谈判遭到了婉拒。</p><p>  用他的话说,自己一生气,“不如放一颗卫星去证明下自己”。看似冲动的初衷背后,实际是他对行业趋势的判断。</p><p>  资深航天人的身份,让他具备了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p><p>  他给一位负责长城卫星发射的原同事打了电话:“哥们,你先别管我是不是疯了。如果我们自己做一颗小卫星,你能不能帮我们发射上去?”</p><p>  对方愣了一会,回答:“这个事儿很难,但很有趣,我可以帮你去问问。”</p><p>  一个月之后,经过与航天系统各个部门细致地协调沟通,他们成功获得资质审批。2015年6月份,他们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签下合同。</p><p>  初创团队向亲朋众筹了500万,开始了这场拥抱星空的恋爱。</p><p>  三</p><p>  在国内,航天体系属于“国家队”,而“国家队”掌握了技术与人才的入口。令谢涛欣喜的是,国家开始重视并鼓励业内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随着政策的鼓励,卫星市 场的开放,以及系统内科研院所那些满腔热情、一身武艺,盼着到更广阔天地施展身手的高技术人才不断拥抱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既是民营公司的机会,也意 味着一个航天大国探索太空更开放、更多元的姿态。</p><p>  而九天微星是以用户、市场来驱动卫星的功能应用,当市场需要什么,谢涛就会给研发提出相应的需求。如今,九天微星已完成超过千万的第二轮融资,并且有二三十家投资机构表达出跟进A轮投资的兴趣,这些机构都是硬科技改变世界、技术突破创造价值的践行者。谢涛相信,硬科技创业将是下一个风口。</p><p>  与星空的缘分,贯穿了他童年到如今立业的三十余年。别人眼中的疯狂,早已成为他生活的日常。</p><p>  少幼时无数个夏夜,他坐在乡间小院,望着满天繁星,听着牛郎织女。高中时他做的关万有引力、计算物理轨道的满分试卷,被老师直接贴在墙上当做范例,甚至不再做讲解;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他写了一篇主题为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说,拿了罕见高分。</p><p>  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他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后,震惊于宇宙“终有一天会爆掉”,便鼓起勇气给自习室里经常相遇的那位姑娘递了小纸条表白——“宇宙都会终结,有些事不去做就会后悔的”。</p><p>  不久前,谢涛梦见自己理解了《相对论》里关于空间维度的一些理论,结果一觉醒来,忘了细节——谈及此事,他还是一脸懊悔。</p><p>  2016年 年初,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之际,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纪念性论坛。李彦宏、徐小平、杨元庆等众多大咖都出席。但令他遗憾的是,竟无人提到或引 用哪怕一句相对论里的真知灼见或爱因斯坦的名句。“现在,大家都在四处奔走,为的就是房子和车子,这是我们生活时代的特征。不过也有一些人追求的不是物 质,而是理想和真理,想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这是爱因斯坦在半个世纪前《相对论》导读中写下的一句话,也十分契合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p><p>  “微星计划”的推动过程中,他们收到了来自全国青少年发来的创意和设计方案,很多都非常大胆:用这个“小星星”跟踪大熊猫的活动轨迹;可不可以用来帮助非洲的 小朋友寻找水源;造一个微生态系统,放几只以生命力强的著称的蟑螂,“看小强能撑多久”;直接放一颗豆芽,观察它与地面上豆芽的生长区别……</p><p>  一个个创意中,他看到了儿时的影子,越来越多向往太空的梦想种子。</p><p>  目前“九天微星”已经与中国航天相关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谢涛甚至提出,成立一个“X-Lab”,利用小型航天器进行小行星探测;开展中国的太阳帆远航实验;开启民营航天奔赴月球、火星的计划……</p><p align="center"></p><p>  “哪怕没有盈利,但我们想成为先行者。”说这话时,谢涛眯着眼睛,并不觉得这话有多疯狂。</p><p>  最后,谢涛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p><p>  那一天,宝蓝色的夜即将迎来拂晓,谢涛在清晨等候护送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运输车从航天城出发时,对面迎来一辆马车,车上满是瓜果,应该是去赶集的样子。恍然 间,星河倒转,一边是代表最高科技、即将长途跋涉奔赴月球的嫦娥卫星,一边是驾驶原始交通工具去赶集的农夫,在这有意无意地画面中定格了。</p><p>  他说,当时很想拍纪录片。</p><p>  是啊,科技与生活,科幻与现实,也许从来都没有分开过。</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天微星”谢涛:助推个人卫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