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海事卫星”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 填补空白
<p>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 8月6日0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天通一号01星。</p><p> 天通一号01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也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其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p><p> <strong>确保灾后应急通信,实现通信无缝覆盖</strong></p><p> 天通一号卫星是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开始提上日程并由总理专项基金支持的项目,当时首要任务是对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实现应急通信,填补国家民商用自主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空白。</p><p> 记者从抓总研制天通一号01星的航天科集团公司五院了解到,一方面,在发生类似汶川地震、今年南方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地面通信设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天通一号卫星可以确保应急通信;另一方面,天通一号卫星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的无缝覆盖,将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覆盖不足的难题,对海上石油勘探开采、森林防护等通信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乘坐飞机旅行时的上网交流也将成为可能。</p><p> <strong>打开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大门,技术实力国际领先</strong></p><p> “在技术层面,天通一号卫星的技术指标与能力水平能够达到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水平,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五院天通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陈明章说道。天通一号在设计上引入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采用了单机集成设计、混合集成电路等技术,集成多种信息处理功能,用一台单机就可以实现过去多台单机完成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卫星效能。</p><p> 天通一号卫星的研制成功使得目前我国现役的主流通信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扩展,载荷及散热能力等均实现了突破,‘载重比’达到目前东四平台的领先水平。“天通一号卫星的设计能力、平台技术、载荷技术、基础元器件、原材料和地面仿真实验验证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准,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线技术以及元器件、原材料、设计验证方法等,都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型号的卫星研制中去。”五院天通一号卫星总指挥边炳秀说。</p><p>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周志成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进一步提升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容量和覆盖区域,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的规模化应用与运营,为国家“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搭建重要的支撑平台。</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