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给火箭发动机发“通行证”
<p align="center"></p><p> “3、2、1,点火!”</p><p> 10月17日清晨,在铿锵有力的口令下,托举神舟十一号的长二F火箭发动机爆发出雷霆万钧之力,呼啸而去。振奋人心的一幕久久定格在国人心中。</p><p> 这一幕让程磊格外激动。这段口令,他再熟悉不过。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65所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指挥员,这位80后小伙儿多年驻守在秦岭深山之中的发动机试车台前,一次次下达“启动…3、2、1,点火”的口令,为火箭发动机发放了一张张飞向太空的“通行证”。</p><p> <strong>成竹在胸,方能当机立断</strong></p><p> 火箭发动机试车点火,在普通人看来绚丽壮观,但对于试验指挥员来说,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指挥员如同贯穿整个试验的神经中枢,任何一个错误的口令都可能铸成大错。</p><p> 一次发动机点火后,喷管照例喷出巨大的火龙,但很快,火焰回缩,火龙变成了时断时续的小火苗。与此同时,程磊也观察到试验数据异常、转速为零、流量很小。他立即判断:发动机工作出现异常。为了保住昂贵的发动机和试验成果,他果断下达了紧急关机的命令。</p><p> 程磊和岗位人员立刻开始紧张的数据分析,很快确定了故障原因与试验系统无关。同时,他启动了应急预案:放空容器压力,泄出发动机内腔介质,组织人员查找讨论,紧急修改试车程序,调整发动机时序,指挥更换火工品……一系列指令有序发出。</p><p> 多项措施完成后,程磊决定进行验证试验点火,并判定发动机工作正常,时序调整正确,系统状态完好。确保万无一失后,他下达了正式点火指令。火龙如期喷出,试验取得成功。欢呼声中,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这才感觉浑身酸软。</p><p> 身处易燃、易爆、剧毒、超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面对试验成本昂贵、失败不起的重压,程磊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次试验前,他要反反复复核对试验系统状态,一遍遍演练程序口令,经常独自在灯下查看试验大纲和程序至深夜。人员的统筹调度、任务的进度掌控、试验的流程安排,全盘过程他都要了然于胸。</p><p> 至今,程磊指挥的上百次试验中,从未出现过一起质量事故。</p><p> <strong>吃透技术,方能严控状态</strong></p><p> 近年来,165所承担的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试验任务非常繁重,几乎每次试车前,都要对相应的试验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程磊在全面掌握试验台技术状态的基础上,吃透了任务书及技术条件要求。经过他的合理安排组织,改造工作和调试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为试车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p><p> 2015年3月,程磊组织技术人员对试车台冷却水供应系统开展全面改造工作,从改造方案设计、实施策划、设备安装到调试验证,他全程跟踪。改造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均得到提高,为神舟十一号任务火箭发动机试验提供了有力保障。</p><p> 在发动机试验过程中,对于增压精度的控制一直是难题。尽管有定型的调整计算公式,但在实际试车过程中,升压时间等一些因素很难把握,往往离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程磊下了苦功夫,他优化调整了计算过程,排除了增压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压力闭环调节系统,并在实时显示程序中加入预置曲线……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升压时间和入口压力的精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增压精度。</p><p> 随着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试验任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试车台需要开展的相关试验技术准备和硬件准备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带来了工作任务量增加、时间紧、项目多、变化多等困难,需要在原有工作程序安排上进行适当优化,确保试验任务的质量和进度。程磊对试验工作流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协调,形成了针对不同型号、不同种类试验的组织指挥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p><p> <strong>深山筑梦,甘愿悄然绽放</strong></p><p>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程磊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扎根在秦岭深处。</p><p> 一年中,程磊有200多天住在试验基地里。很多时候,他觉得很苦,但这份苦,是他坚守责任的代价。对于远在西安的家,他是亏欠的。每次回到家,哪怕只有一天,他也会把家里好好打扫一遍,亲手给妻女做一顿饭菜,珍惜这不多的团聚时光。</p><p> 如今,程磊已为百余颗国内外卫星飞船中的液体发动机发放了合格“通行证”,获得了全国重点工程建设青年贡献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最美青工”等众多荣誉。他还将继续默默坚守,让梦想在深山中悄然绽放。</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