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五号五大特点:技术跨度、难度、规模史无前例
<p> 人民网文昌11月3日电 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长征五号工程技术跨度、攻关难度以及任务实施规模在我国运载火箭研制史上尚属首次。”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总结了长征五号任务的五大特点。</p><p> <strong>创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研制规模之最</strong></p><p> 与国际航天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大型运载火箭工程研制经验不足,基于现役运载火箭的技术储备和工业基础无法对长五火箭工程研制形成支撑,重新构建技术研发体系,策划相关技术攻关路径及制造试验方案,突破大直径支撑结构轻质化设计、新材料工艺保障及大型复杂结构件精密制造等一系列基础技术难关。</p><p> 目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共计突破大直径箭体结构、大型低温捆绑火箭耦合振动抑制等12大类247项新技术,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试验,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模态试验、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发射场合练等多项大型地面试验,创下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研制规模之最。</p><p> <strong>研制工作量是现役火箭型号三倍</strong></p><p>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质量87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级,与现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相比,起飞质量和运载能力分别是其2倍和2.5倍以上,具有系统方案复杂、配套产品数量多等特点,总体工作量和产品配套数量达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3倍以上,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研制试验方案策划、研制流程布局以及地面试验系统建设带来了严峻考验,工程研制组织实施任务繁重,各项工作稍有不慎将有可能造成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整体研制任务的失利。</p><p> <strong>牵引出文昌航天发射场等设施建设</strong></p><p> 按照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体技术方案,我国现有研制、试验以及发射场等地面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工程研制需求,需重新开展相关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工作。对此,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了多项运载火箭大型地面试验技术难关,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全箭振动塔、动力系统试车台、发动机试车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及测控体系等多个大型地面设施。建立形成了集三维设计、先进制造、仿真试验、工程应用等诸多领域为一体的新型液体火箭及发动机研制能力和工业制造体系,为我国航天运载火箭领域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p><p> <strong>为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奠定基础</strong></p><p>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研制遵循“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发展思路,即“构建一个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实施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两种发动机研制,形成基于新型动力系统的5米直径、3.35米直径、2.25米直径箭体模块”,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原则开展工程各项工作,突出技术方案的可转化性,带动现役3.35米直径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升级换代,牵引我国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p><p> 目前,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20吨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及3.35米、2.25米直径箭体模块为代表的多项新技术、新成果,有力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现役3.35米直径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升级换代,牵引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p><p> <strong>辐射带动力了多项民用技术发展</strong></p><p> 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和开发应用,是我国航天事业有效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技术创新点多、涉及科学领域广、机理问题深等特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导思想,针对火箭技术成果,逐步建立形成了以精密制造、新型材料以及流体、传热燃烧、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为主导的多项民用技术,并逐步推广服务于装备制造、环保、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消防等多个行业,多项产品成功替代进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