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心系天地间
<p align="center"></p><p>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正在太空“遨游”,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的设计师们既自豪又有些忐忑:新款航天员服装怎么样?</p><p> 自2015年初开始,航天员中心着眼未来空间站阶段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延长、服装多样化等需求,组织开展了航天员系列化服装设计。如今,航天员系列化服装分为在轨系列化服装、地面系列化服装和服装配饰。</p><p> 我国航天服设计更加系列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结束了以往航天员在地面活动身上只有一款“出征服”的历史。关于这些航天服,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p><p> 航天员系列化服装立项以来,时刻吸引着外界关注。一件最基本的航天员秋冬常服,就有6家设计单位、6家生产单位参与其中。</p><p> 当设计新款系列航天服的消息传出,许多设计师和设计生产单位都表示,“不收报酬也要为航天员设计服装”。</p><p> 北京一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授说:“我不需要报酬,航天员喜欢认可我的设计,我就很知足了。”在做服装设计的同时,这位教授带动作为美学教授的妻子,高标准完成了航天员睡袋和返回后保暖装置的设计。</p><p>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温暖着航天员中心的设计师们,也激励着他们。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上V型图案和S型嵌条的角度弧度、颜色搭配、材质选用,经历了数十轮的修改;航天员标志徽章设计方案,共拿出了32版;总体设计方案,已经数不清出到第几版。</p><p> 航天员有男有女,年龄跨度从30多岁到50多岁,怎样设计才能既统一,又能展现每一名航天员的气质?</p><p> 针对平时训练上课、接受专项训练、参加重要活动、在轨运动锻炼、在轨开展实验等需求,设计师拿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地面穿上了新设计的秋冬常服、常服大衣和夏靴,在太空穿上了新设计的休闲服、实验服和运动服。</p><p> 普通人看到的是航天服的外观,设计师却更关心看不到的地方。</p><p> 曾有航天员反映常服靴子有点沉,设计师立刻通过更换材质、打孔处理等手段,把每只靴子减重175克;一次穿着舱内压力服训练结束后,有航天员说通风管有点压身体,设计师随后推翻原有设计,重新选材,重新规划管路,不但解决了通风管挤压问题,还进一步提高了气密性和安全性;在舱内工作服的地面设计中,由于重力下垂,航天员穿着的连体服非常美观合体,但到了太空失重环境,服装却随之飘起来,对此,设计师在航天员在轨工作服内部增加了可调节松紧装置,既不影响工作服功能,又更好展现了航天员形象。</p><p> 数不清的方案设计,凝结着载人航天工程参与者的心血,凝结着全国各地设计师们的智慧。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张又侠、政委王洪尧、副部长张育林多次听取汇报,把握方向并具体指导设计工作。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出征到返回,从舱内到舱外……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航天服装始终伴随着航天员,保障着他们的舒适安全和高效工作。</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