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发文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布局10大项目 ...
<p> 11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运行和在建设施总量55个左右,基本覆盖重点学科领域和事关科技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规划》还提出要优先布局10大项目。</p><p> 《规划》提出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的具体目标:</p><p> ——投入运行和在建设施总量 55 个左右,基本覆盖重点学科领域和事关科技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p><p> ——依托设施开展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有力推动重要学科领域实现跨越发展。</p><p> ——通过设施建设,衍生出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催生出一批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p><p> ——通过设施高效运行,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创新发展的瓶颈性科技难题。</p><p> ——依托设施凝聚一批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开展一批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显著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p><p> ——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其成为原始创新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源头,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基础平台。</p><p> 为此,《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p><p> 一是聚力优先项目的启动建设。“十三五”期间,优先项目包括: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 沿物理实验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 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 光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 验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p><p> 二是深化后备项目的筹备论证。“十三五”期间,设施筹备论证的后备项目包括: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实验网络, 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等纳入专家综合评审的设施。</p><p> 三是推进设施建成和性能提升。“十三五”期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设施包括: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散裂中子源,极低频探地工程,软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p><p> 四是强化设施的超前探索预研。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计划和资金渠道,在可能发生革命性突破的方向,加强设施探 索预研工作,为设施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技术和工程储备,以保障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p><p> 五是促进设施科学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持续提高。进一步加强设施开放共享,促进设施建设运行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 合,吸引凝聚更多国际高水平研究团队依托设施开展研究。在现代农业、人口 健康、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事关国计民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领域,鼓励依托设施设立科学研究基金。</p><p> 六是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 北京、上海、合肥等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p><p> 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规划》还提出要优先布局10大项目:包括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p><p> 《规划》强调要采取措施保障实施,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保障资金投入;建立人才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总负责人协调下的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经济师和首席科学家制度;促进国际合作。</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