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mo 发表于 2017-2-4 16:10:41

航天人周湘虎:航天强国路上铺路石 功成不必在我

<p>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发射时的壮观场面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兴奋。有一个人却看不到火箭发射时的场景,只能依靠听对讲机中传出来的消息来判断是否成功。</p><p>  “我看不清发射场的全貌,更看不清火箭发射的样子,但我看清了我未来的方向。”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说。</p><p>  视网膜脱落,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视力仅0.04,这意味着周湘虎无法分辨出半米之外的东西。但就是凭着这仅仅0.04的视力,周湘虎见证了文昌发射场如何一步步从蓝图变成现实。</p><p align="center"></p><p>  周湘虎在工作中。资料图</p><p>  <strong>要干就干大事</strong></p><p>  2007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正式立项,工程代号为“078”。“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这句话让年轻的周湘虎热血沸腾,要干就干大事。</p><p>  不到30岁的周湘虎从四川西昌来到了海南文昌,成为“078”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一名助理工程师。</p><p>  到了文昌以后,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1.6万余亩的发射场规划用地,大部分被原生的椰林、灌木丛覆盖,沼泽、滩涂遍布,而且虫蛇不时出没。用笔用习惯了的周湘虎这次和同事们换了新的“家伙”,头上戴草帽,手拿柴刀,在荆棘丛中趟路打桩,一寸寸勘查场区的地形地貌。</p><p>  夏天的文昌,阳光刺眼,荆棘刺人,无处躲藏,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一天下来,周湘虎脖子被晒得脱皮,裸露的皮肤被灌木划出道道红印,脚上也被磨得大泡套小泡。</p><p>  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湘虎和战友们踏遍了发射场区的角角落落,完成了1.6万亩场区的勘察和数以千计的坐标点定位,为发射场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p><p>  2009年9月14日,“078”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工程建设最紧张的时候,150多个项目接连开工,数千名施工人员齐聚文昌。作为工程指挥部现场管理代表,周湘虎负责了两座发射塔架的工程施工监理。为了抢工期、保质量,周湘虎把吃、住都搬到了施工现场,工地就成了他的家。</p><p>  干劲十足的周湘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眼睛会出问题。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他离不开工地的时候,让他不得不离开。文昌发射场就像是周湘虎的孩子,他却看不到它长大。</p><p>  2011年9月初,发射塔导流槽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浇筑中间不能停工,周湘虎连续30个小时待在施工现场。白天忍受着海边的强烈阳光刺激;入夜,施工现场的电弧光、高强度射灯连续照射。浇筑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周湘虎突然感到头部一阵剧痛,眼前发黑。等被送到宿舍时,他的双眼只剩下微弱的光感。</p><p>  由于长时间受强烈日光照射、电焊弧光刺激和过度劳累,导致周湘虎视网膜脱落,医生诊断为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视力仅0.04。</p><p>  那一刻,在文昌吃过那么多苦头都没有流泪的周湘虎哭了。这位硬汉子的眼泪让在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p><p>  在北京接受治疗的周湘虎和妻子曾到天安门看升旗。那天,整场升旗仪式,周湘虎是听下来的。在天安门广场,周湘虎已经拿定主意,继续回文昌去。眼睛看不到,还有耳朵能听得到。</p><p>  他谢绝了部队领导安排的室内工作,又走进了他熟悉的工地。现场管理代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看图纸。密密麻麻的数据对一个视力只有0.04的人来说是难上加难。周湘虎就随时揣着放大镜,看图纸的时候就把眼睛贴在上面一点一点看。几分钟后眼睛就开始疼,周湘虎就闭上眼睛,在脑海里一遍遍地过图纸。就这样,摞起来1米多高的施工图纸,他全都刻进了脑海里。</p><p align="center"></p><p>  周湘虎在工作中。资料图</p><p>  <strong>功成不必在我</strong></p><p>  一位施工单位的老师傅曾感慨地说:“干了30年工程,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甲方。别人是动口不动手,周工是亲自帮我们干。”提起周湘虎,施工人员没有一个不服气的。</p><p>  “078”工程建设,周湘虎所在的指挥部是甲方,其他几十家施工单位则是乙方。身为甲方,周湘虎却从来没有摆过架子,高高在上。“作为甲方,要履行好职责,不敢说对乙方的工作全都能上手,至少要做到很熟悉、很了解。”周湘虎如此定义甲方。</p><p>  2011年,发射塔架导流槽基坑开挖,要对基坑底部坚硬的花岗岩实施爆破。这种爆破精度要求很高,承担施工任务的乙方单位一筹莫展。周湘虎和战友们研究提出了预裂爆破与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不仅使问题迎刃而解,还为施工方节约成本400多万元。</p><p>  为了确保发射场建设进度,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两个发射工位同步建设,20多家单位同时进场施工,工序工期“撞车”“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周湘虎把几十家乙方单位约到一起,商定科学的作业流程。</p><p>  根据排班计划,有的在正午、有的在半夜,有几家施工单位嘴上不说,心里总有怨气。周湘虎大手一挥:“只要有人施工,我就在现场陪着大家干。”</p><p>  发射塔架周围的避雷塔高100多米,是守护塔架安全的重要屏障。建成验收时,周湘虎一直爬到最高处,仔细检查螺丝是否紧固、防锈是否到位,从不放过一个疑点。</p><p>  据计算,经周湘虎检测的钢筋达1.5万吨、混凝土9万多方、钢柱焊缝9000多米,没有出现任何纰漏;由他审核变更的工程项目经费累计达1000多万元,无一错算冒算。</p><p>  2014年6月,周湘虎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两个发射工位如期通过竣工验收,被评为“全军优质工程”。</p><p>  当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从发射场附近登陆。台风前两小时,气象预警瞬间风力将达17级。刚刚竣工的发射塔架面临着“大考”。虽然固定勤务塔活动部分已经锁死并进行了额外加固,但周湘虎的心还是放不下来。不顾别人的阻拦,他执意要爬上去检查。</p><p>  两个塔架,1100多级台阶,周湘虎带着施工单位的同志一处处检查关键部位,一个个地确认重要设备的安全。两个小时下来,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一晚上,周湘虎的心就像大海上漂泊的小船一样静不下来。第二天一早,当周湘虎看到经过一夜风吹雨打的发射塔架依然安然无恙的时候,他悬了一夜的心才慢慢静下来。</p><p>  “虽然我看不清楚,但我知道它很美”。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升空。周湘虎看不清火箭升空的情景,只能凭借微弱的视力看到一团模糊的火光。</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航天人周湘虎:航天强国路上铺路石 功成不必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