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mo 发表于 2017-3-6 11:12:16

航天专家叶培建:天上一"星"地上一"星"

<p>  中新社记者 张素</p><p align="center"></p><p>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专家叶培建是两会上的“明星”。</p><p>  这位航天“老帅”每年都在为中国深空探测领域“代言”。以近几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为例,2014年提“嫦娥五号”,2015年谈“星际穿越”,2016年聊“载人登月”。如今说起已正式立项的“火星探测”之余,他又把目光投向小行星和木星。</p><p>  说到这些高精尖的话题,叶培建都能讲得浅显易懂,有时更是简单直率。有媒体得知他喜食家乡的包子,问他“中国人会不会带着包子登月”,他毫不客气回应:“没必要炒作这件事”。</p><p>  中新社记者3日采访他,问及小行星探测,叶培建先是飞快地报出一串数字“456677”。2017年1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有了这颗星,我当然对小行星更加关注了。”他笑着说。</p><p>  关于中国未来探索天上“星”,叶培建已有一连串的设想。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2018年要以“嫦娥四号”拉开中国探月第四期工程的序幕。2020年中国跻身“火星探测俱乐部”,随后小行星探测即刻“上马”,紧接着是火星采样返回。</p><p>  “争取新中国建国100年时,我们的探测器能飞到100AU。”叶培建兴致勃勃地说。AU在天文学里是指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p><p>  叶培建说,每一颗天上“星”都得来不易,既有经费上的限制,也有理念上的分歧。对于资金,他明白国家要发展多项事业,每一笔拨款都不容易,因此更要在航天工程中节俭。</p><p>  今日看起来无比风光的航天“明星”,也曾失意到“恨不得摔下悬崖”。叶培建回忆起一次主持对地观测卫星研制,卫星上天后不久姿态就乱了,“卫星信号丢了,我无法承担。”他说起这段经历几乎语带哽咽。所幸,经过抢修,卫星恢复正常。</p><p>  “在我们的心里,已把这些卫星看作是自己。”叶培建说。从填报大学志愿时听从父亲教诲、选择国家急需的航天专业,至今日,中国航天界的这颗“星”年逾古稀,依然畅想着下一场“星际漫游”。</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航天专家叶培建:天上一"星"地上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