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mo 发表于 2017-5-10 10:07:42

“佛山1号”最早明年升空, 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p align="center"></p><p>  泰伯网讯据广州日报报道,自“佛山1号”落地禅城的消息得到确认以来,佛山人都很好奇,这个地方性的微小卫星项目到底是怎样的?近日,本报得到了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书面回复。从中,记者获悉,与目前相当多不具备变轨能力的微小卫星不同,“佛山1号”最大的特点是有动力的微小卫星平台,同时具备姿控、位置保持能力和更加机动的组网能力。这颗微小卫星预计最早在明年发射,主要和佛山的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相关。</p><p>  <strong>有眼光:能监测“行通济”人流</strong></p><p>  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禅城路演现场,“佛山1号”微小卫星的消息不胫而走。“‘佛山1号’将是一颗100千克左右的立方体卫星。”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毛世鑫透露,“佛山1号”微小卫星将来要实现对地高分辨率观测,主要和佛山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该项目计划打通与禅城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之间的数据通道,支持和解决佛山的环境、安全问题。据介绍,这将是一颗运行在距地面200至200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卫星,入轨后会具备变轨能力和轨道保持能力,将维持一年以上的可靠运行。</p><p>  毛世鑫表示:“地面上的视频监控存在盲区,通过手机信号来监测人流量也不够准确。而微小卫星能够准确监测和统计狭小区域内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预计会用在2019年的‘行通济’活动中。”</p><p>  <strong>有计划:组网从“佛山1号”开始</strong></p><p>  “之所以把‘佛山1号’定位为动力微小卫星,就是为了具备组网能力。”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透露,“佛山1号”作为动力微小卫星,将同时具备姿控和位置保持能力,自然也将具备更加机动的“组网能力”。</p><p>  据悉,单颗微小卫星在性能上并不能超过传统卫星,但微小卫星组网编队飞行,则可达到与大型卫星相同甚至更好的应用效果。微小卫星体积小、重量小,成本和运行风险相对低,也更容易组网运行,会在时间更新率和空间覆盖率上超过传统的大型卫星。</p><p>  因此,在“佛山1号”之后,未来可能会有“2号到10号”出现,应用范围可能会覆盖珠三角甚至华南地区的其他城市。</p><p>  <strong>有志气:绝不做“太空垃圾”</strong></p><p>  “将来,随着卫星成本的继续下降,将有大量的微小卫星升空,空间垃圾问题将变得突出和严重。”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强调说。实际上,在人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太空探索活动中,地球周围的近地轨道上,游荡着大量的人造碎片。</p><p>  “因此,欧洲和美国在准备出台相应的微小卫星标准,而这‘硬性的要求’将极有可能针对微小卫星的推进系统。”该专家指出,只有具备了动力,微小卫星才能在设计寿命到期后,通过推进系统反推减速,最终坠入大气层自行销毁。如果仅凭大气密度变化来加速一部分碎片的轨道衰减,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完全不足以和轨道碎片的产生相抵消。</p><p>  “目前,绝大多数的微小卫星都不具备这种变轨能力。”该专家介绍说,“佛山1号”将是一个具备动力的微小卫星平台,在寿终正寝前能够自行坠入大气层销毁,这也是这个平台的最大特点。</p><p>  <strong>观察:微小卫星产业能否“珠三角化”?</strong></p><p>  当人们对卫星的印象还停留在重大项目、大型航天机构参与层面时,微小卫星项目已落地佛山。业界评价称,微小卫星虽小,引发的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立方体卫星标准的提出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成熟,全球范围内的微小卫星科研和发射热潮再度掀起。</p><p>  对此,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并不掩饰对“新科技复兴”的渴望。“我们除了根据具体应用任务对微小卫星进行总体设计和推动外,更倾向于进行相关航天技术的能力建设。这才是我们开展这个项目的更深层次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发一颗卫星或者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该院将充分整合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环境和各类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争取把微小卫星产业链“整体商业化、本地化、珠三角化”,并将复制在佛山的商业模式,去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p><p>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卫星从设计到最终发射,要经过很多关口,其中各种空间环境的地面模拟测试都是少不了的,比如高低温、氧侵蚀、电磁兼容等等,“而这些非常专业的测试能力,我们目前都还不具备,需要服务外包。”</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山1号”最早明年升空, 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