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mo 发表于 2016-11-22 16:45:16

俄罗斯对拓展俄中航空航天合作充满期待

<p>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和对无穷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同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面临广阔空间。在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举办期间,多家俄方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扩展对华合作表达出强烈愿望。</p><p>  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项目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俄罗斯国内最大航空制造企业——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总裁尤里·斯柳萨里对媒体说,目前这一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同中方确定具体分工和其他细节问题,并签署政府间协议。</p><p>  已有85年历史的巴拉诺夫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是俄罗斯唯一从事航空发动机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单位,直接参与了所有俄产发动机的研发工作,是空客、波音等世界知名航空巨头的合作伙伴。研究所所长助理弗拉基米尔·帕尔金对新华社记者说,虽然中俄合作的远程宽体客机技术参数尚未确定,但是双方有可能会共同开发这款机型的发动机。</p><p>  “如果两国将研制双发宽体远程客机,那么需要或采购欧美公司的产品,或选择中俄合作研发推力大约为30-35吨的发动机,而后者显然对发展两国民用航空工业更为有益。”帕尔金表示,不论俄罗斯还是中国都需要掌握这一级别的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技术,以填补各自在航空工业中的空白。</p><p>  一方面,研发航空发动机需要庞大的资金、科技和人力投入,另一方面,此举能够刺激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展国际合作是现代航空业的通行做法,俄罗斯有多年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的经验,而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迅速,并成功研发多款机型。从技术角度看,我相信两国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噪声、环保等方面符合国际标准的大推力发动机。”他说。</p><p>  中国正在实施的航天工程项目,包括探月、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未来的深空探索引发俄航天界极大关注。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在航空展上展出了各种星载仪器和地面航天设备。继珠海航展后,这家俄罗斯最大卫星制造商再度来华寻求合作伙伴。</p><p>  在过去55年内,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共生产了1200多枚通信、导航和测量卫星,其产品在俄罗斯在轨的卫星中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公司航天器设计部主任维亚切斯拉夫·萨维茨基介绍说。</p><p>  这家“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的生产商与位于北京、上海和西安的中国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萨维茨基表示,展会期间,他同中方的合作伙伴探讨了近地轨道卫星通信等项目。在他看来,中俄航天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日趋密切,双方通过协作能够达到发挥彼此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中俄卫星导航合作的成果将逐步显现。</p><p>  另一家俄罗斯航天企业——约瑟菲扬航天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及机电综合体——在展会中推出了系列气象和观测卫星。公司副总经理瓦列里·阿尔图霍夫认为,卫星小型化技术是这家企业的优势所在。</p><p>  2012年,由这家公司生产的一颗名为“老人星-C”的对地观测卫星成功升空。“这颗卫星的质量仅有480千克,使用一枚中型运载火箭可将三颗这样的卫星送入太空。因此,相比其他同类航天器,具有很高的经济性。”他说。</p><p>  俄罗斯至今保持航天器发射第一大国的地位,格卢什科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希望借参展的机会,使其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能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p><p>  “俄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方面在世界闻名,除满足国内发射需要外,产品还出口美国和其他国家。如果中俄政府能够达成协议,那么我们公司将是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联合体新闻处处长弗拉基米尔·苏达科夫说。</p><p>  俄方对中国未来的深空探索项目很感兴趣,并时刻关注中国新型长征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在苏达科夫看来,俄罗斯现有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能够满足中国未来重型和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射需要,这将会大大缩短火箭研发所需资金的周期。</p><p>  推动创新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已成为中俄两国的共识。有专家认为,这不但能够提高双方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增量提质”。</p><p>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近期表示,中俄两国应促进简化相互投资和发展产业合作,共同实施大型投资项目。</p><p>  根据中俄领导人今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联合声明,两国将在航天领域密切合作,特别将火箭发动机、电子元器件、卫星导航、对地观测、月球研究和开发及深空探测等作为优先方向。此外,中俄还商定推进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等民用航空制造领域重点项目合作。</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对拓展俄中航空航天合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