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十二五”精彩回眸
<p> 一、“天宫”对接</p><p> 2011年9月29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2011年11月、2012年6月、2013年6月,天宫一号先后成功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三大载人航天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p><p align="center"> </p><p> 二、“蛟龙”深潜</p><p> 2012年6月27日,我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再次刷新世界载人作业深潜纪录——下潜7062米,书写了“中国深度”新纪录,我国已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我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align="center"> </p><p> 三、航母入列</p><p> 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11月下旬,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首艘航母入列和舰载机成功着舰,是我军装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p><p> 四、大运首飞</p><p>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首次试飞圆满成功。运20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已具备最大起飞重量200吨级运输机的研制能力,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p><p align="center"> </p><p> 五、反导拦截</p><p> 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我国在境内成功地进行了两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我国防空反导装备建设取得成效。</p><p align="center"> </p><p> 六、“嫦娥”探月</p><p>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自动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p><p align="center"> </p><p> 七、人才辈出</p><p> 2015年1月9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十二五”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王小谟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巡航导弹先进突防技术创新团队”、“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一大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国防科技工业成为人才兴业的沃土。</p><p align="center"> </p><p> 八、“华龙”开工</p><p> 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8月20日,采用“华龙一号”的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开工建设;11月15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核电站的框架合同。“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机组投入运行17台,开工建设12台,在建规模世界第一。</p><p align="center"> </p><p> 九、军民融合</p><p> 2015年7月16日至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暨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近千项军民融合高技术重大成果和产品集中亮相。“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使用,实验快堆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舱容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船(LNG船)实现批量化生产,高层楼宇灭火系统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消防难题,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高分遥感卫星从低轨向高轨拓展,北斗导航卫星从区域向全球布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果丰硕。</p><p align="center"> </p><p> 十、“九三”阅兵</p><p>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7个装备方队彰显中国国防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实力,充分展示了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取得的新成效。99A式主战坦克、红箭10反坦克导弹、05A式155毫米加榴炮、09式35毫米履带自行高炮、东风21D导弹、东风26导弹、东风5B洲际战略核导弹、东风31A固体洲际战略导弹、鹰击12A舰舰导弹、武直10武装直升机、歼11B战斗机、轰6K战略轰炸机、空警500预警机等国产主战装备亮相天安门广场。</p><p align="center"></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