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黑洞可能与暗物质形成无关 或数量众多有较大质量范围
<p align="center"><br> 来自加那利群岛天文研究所(IAC)的科学家分析了类星体的微引力透镜效应,对中等质量的原始黑洞数量进行了估算。</span></p><p align="center"><br>2016年,科学家发现了两个正在黑洞融合时发出的引力波,这两个黑洞的质量都比太阳大30倍左右。</span></p><p> 北京时间3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016年,科学家发现了两个正在黑洞融合时发出的引力波,这两个黑洞的质量都比太阳大30倍左右。</p><p> 有一个关于暗物质的理论认为,暗物质可能会以原始黑洞的形式存在,质量是太阳的10倍到1000倍之间。许多人推测,引力波的发现可能会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线索。然而近期的研究显示,原始黑洞“完全不可能”产生如此大量的暗物质。</p><p> 这项研究发现,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相关的黑洞,很可能形成于恒星的崩塌。原始黑洞可能形成于宇宙的最初时刻,而且与来源于恒星的黑洞不同,原始黑洞可能数量众多,并具有较大的质量范围。</p><p> 这些原始黑洞可能会存在于星系的银晕之中。如果这些地方存在众多原始黑洞,那它们就会干涉来自遥远类星体的光,形成明显的亮度加强,这种效应被称为“微引力透镜”。</p><p> 微引力透镜效应会随着黑洞的质量增加而加强,因此如果原始黑洞的数量很多,就有可能提高探测到该效应的几率。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加那利群岛天文研究所(IAC)的科学家分析了类星体的微引力透镜效应,对中等质量的原始黑洞数量进行了估算。</p><p> 不过,这项研究还揭示出,普通的恒星——比如太阳——也能导致微引力透镜效应。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拟比较了24个遥远类星体的亮度(包括可见光和X射线)加强情况。结果与预计的相同,质量在0.05倍到0.45倍太阳质量的类星体,其微引力透镜效应相对较低,也显著低于中等质量的黑洞。</p><p> 研究者还发现,这些“微引力透镜”在星系总质量中大约占20%,与恒星的质量相当。研究者称,这一结果表明,普通的恒星——而非中等质量的原始黑洞——是目前观测到的微引力透镜效应的原因所在。</p><p> 研究人员指出,10倍到10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不可能是暗物质的重要来源,因此LIGO探测到的黑洞融合很可能是恒星崩塌所导致的,而不是原始黑洞。(任天)</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