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探测的发展趋势
世界空间探测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首先,空间探测已趋向多元化,而不再是美苏等一两个国家独霸空间探测领域。欧洲正迅速崛起,不仅连续发射成功火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和彗星探测器,而且还将发射金星和水星探测器,并在2004年初宣布了其庞大的“曙光”空间探测计划,即向美国“叫板”,在2030年左右把人送上火星。中国和印度也将在空间探测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于2004年初正式开始实施“嫦蛾”探月工程,2006~2007年发射首颗探月卫星。印度则在2004年决定,把原计划于2008年发射“月球初航”探测器的时间提前到2007年或更早。探测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是特点之二。例如,“勇气”号和“机遇”号的性能远高于1997年首次在火星上行驶的“旅居者”号火星车,实现了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考察,代表了火星探测的重要阶段。经过13个月的飞行,欧洲“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从而表明,这个世界第1个联合使用太阳能电推进系统和月球引力的空间探测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举对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在经过长达约7年、航行35亿千米的星际历程之后,价值连城的世界首个土星专用探测器“卡西尼”,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它已发回不少很宝贵的图像,并在12月25日向土卫六表面释放“惠更斯”着陆器。第三个特点是彗星探测成为“新宠”。2004年1月,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并在离彗核很近的距离用密度极低的氧化硅气溶胶首次获取彗核物质,现正飞行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这将是人类首次把除地球的卫星——月球以外的样本送回地球,也是“阿波罗”计划后的首次样品回送任务。这些样品可为宇宙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欧洲空间局则2004年3月2日发射了其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着陆器,这在人类航天史上也是前所未有。<p> 总的来说,空间探测将为人类大规模开发空间资源奠定技术基础,解决地球上存在的能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了;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开发太空矿藏也是空间探测的一大目标。</p><p> 从目前人类的科学认识、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可以预测的将来,空间探测重点仍将是月球和火星。月球探测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月球基地,开发和利用月球的资源和能源与特殊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欧洲的“智慧”1号计划、中国的“嫦蛾”1号计划和印度的月球探测计划等,均以月球资源探测为主要目标。本世纪前20年将掀起人类探测火星的新热潮。它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关键性步骤。人类可望于2011年在地球上获得火星返回样品,最终实现载人登上火星。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