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鸟号探测器之一:飞向丝川小行星(图)
<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隼鸟号探测丝川小行星示意图</p><p> 隼鸟号探测器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利用即将返回地球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对正在研发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预测系统的精确度进行测试,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隼鸟号航天器的关注。 </p><p> 隼鸟号是日本研制并于2003年5月9日用MV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小行星取样航天器。其探测目标是丝川小行星。它在升空后,即在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遥控下,沿着外切地球公转轨道、内切丝川小行星公转轨道的预定路线疾驰而去,并于2005年9月初与目标天体交会,最终于9月12日飞抵离丝川小行星20千米的预设位置,成为后者的人造卫星。当天它就成功地向地面发回一批近距离拍摄的丝川小行星图像,说明其技术状态稳定,工作性能正常。 </p><p> 重量为495千克、太阳能电池板展后长约5米的隼鸟号探测器是采用离子火箭发动机飞向丝川小行星的。这种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其工质氙从贮箱经过电离室被分解为正、负离子后,带正电的离子流在引出电极的静电场力作用下加速形成射束。离子射束与中和器发射的电子耦合形成中性的高速束流,喷射而出产生反作用推力。在隼鸟号环绕丝川小行星运转期间,仍以离子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直到2005年11月9日,隼鸟号探测器已遭遇过几次困境:太阳耀斑损坏了其电力储存电容器,3个姿态控制仪已损坏了2个,只有1个还在正常运转。 </p><p> 丝川小行星原定编号为1998SF 36,意即它是1998年9月下半月发现的第906颗小行星。其轨道与地球平均距离约3亿千米。它的外形如马铃薯,长约540米,宽约300米,体积较小。日本为了纪念本国的火箭之父丝川英夫博士,经向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专业委员会申请并得到批准,才将其命名为丝川小行星。 </p><p> 自2005年11月10日开始,隼鸟号探测器的动力装置已转为使用化学火箭助推器,因为离子火箭发动机虽然可以精确控制方向,但费时较长。探测器上带有足够的助推器燃料,以保证隼鸟号能够圆满完成这次飞行任务。</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