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探测小行星?
<p> 今年6月13日,日本“隼鸟”号探测器返回地球,带回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微粒。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小行星物质,科研人员希望这些岩石微粒能为研究太阳系起源、早期历史和行星形成提供宝贵线索。除此之外,人类探测小行星还有其他一些原因。</p><p> </p><p> 1.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p><p> 据美国航天局(NASA)“黎明”号任务专家卡罗尔?雷蒙德(Carol Raymond)介绍说,“小行星内的物质是组成行星的基本要素。” “黎明”号发射升空后,将在2011年到达灶神星(Vesta)小行星,2015年达到矮行星谷神星(Ceres)。由于小行星带处于有岩石内核的行星和气态的巨行星之间,所以在小行星上发现的物质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如今行星之间会差异巨大。 </p><p> 例如,虽然这两颗小行星大约都是在太阳系出现后的1000万年之内形成的,但如今它们的构成截然不同。小行星Vesta曾经在某一时间彻底熔化,而后又固化,所以它现在很光滑。而矮行星Ceres 没有曾熔化过的迹象。 </p><p> 雷蒙德说,有可能Vesta小行星经历过更多的碰撞,或者它含有大量的呈放射性状态的铝,这些铝在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中释放了热量。</p><p> </p><p> 2.了解生命的起源 </p><p> 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态是如何在非生命的有机物中产生的,而小行星也许能帮我们揭开谜底。 </p><p> 雷蒙德说,智神星(Pallas)和健神星(Hygiea)这两颗小行星上据信过去都曾有过水,也都出现过碳基有机化合物。现在这两颗小行星上存在着比地球上更原始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与太阳系形成早期时的条件更为相似。通过研究这些成分,我们也许能得知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形成的。 </p><p> 而且,科学家们还认为小行星在很久以前曾拜访过地球,留下了有助于形成生命的基本要素。 </p><p> </p><p> 2.了解生命的起源 </p><p> 科学家们尚不完全了解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态是如何在非生命的有机物中产生的,而小行星也许能帮我们揭开谜底。 </p><p> 雷蒙德说,智神星(Pallas)和健神星(Hygiea)这两颗小行星上据信过去都曾有过水,也都出现过碳基有机化合物。现在这两颗小行星上存在着比地球上更原始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与太阳系形成早期时的条件更为相似。通过研究这些成分,我们也许能得知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形成的。 </p><p> 而且,科学家们还认为小行星在很久以前曾拜访过地球,留下了有助于形成生命的基本要素。 </p><p> </p><p> 3.开采近地小行星的金属资源 </p><p> “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探测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带,” 雷蒙德说,“是因为那里蕴藏着贵重的金属资源。”为了研究开采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对小行星成分以及到达小行星的技术手段做更多了解。 </p><p> 除了开采金属矿藏,探测小行星从科学角度来说也同样引人入胜,因为研究小行星可以补充我们对大行星的研究,雷蒙德说。 </p><p> </p><p> 4.了解与地球相撞的威胁 </p><p> 由于一些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飞行,它们的轨道常常会和地球轨道相交,有时还会和距离地球很近。例如,今年一月份小行星2010 AL30曾与地球擦肩而过,距地球仅有13万千米。</p><p> 小行星2010 AL30的直径毕竟只有11米,更令人担心的是,按照估算,小行星Apophis将于2036年4月13日飞临地球附近。虽然NASA预计此颗小行星将从距地球18300英里以外的地方掠过,但是Apophis的体积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虽然它不至于产生好莱坞电影式的全球灾难,可是一旦它真与地球相撞,必将造成巨大的区域的破坏。 </p><p> </p><p> 5.找到宇航员的落脚点 </p><p> 今年四月,奥巴马总统宣布了美国未来的太空目标——在2025年之前登陆一颗小行星。 </p><p> 在四月份的一次座谈会上,曾五次乘航天飞机执行任务的NASA前宇航员、天文物理学家约翰?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说,登陆小行星任务的目标之一也许是把宇航员送到某一颗小行星上,有意地“移动”它,把它“推”离轨道。他还指出,这样的壮举将表明人类可以在某一太空岩石对地球产生潜在的撞击威胁时,改变它的轨道。 (编译 李懿达)</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