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rmo 发表于 2016-10-31 15:16:14

解读美国航空航天局小行星登陆计划

  <strong>美国计划在2025年登陆小行星 </strong><p>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在2025年派人登陆小行星,往返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宇航员到达小行星后将提取样品,以分析太阳系的起源。 </p><p>  NASA称,这将成为人类首个向“纵深宇宙”进发的外太空载人任务,飞行距离预计为500万英里(约合805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的20倍。NASA目前已确定的目标,是一颗长约60米,编号为2009 OS5的小行星。NASA透露,成功登陆后,宇航员计划在小行星上停留5日,然后返回。到达小行星后,飞船将直接着陆,宇航员可能会进行短距离的太空行走,并在安全绳帮助下收集样品。 </p><p>  茫茫宇宙中,什么样的小行星适合登陆?登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人类登上小行星又有哪些意义?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 </p><p>  </p><p>  <strong>比登月更难,到距离最近的小行星单程也须几个月 </strong></p><p>  记者:目前登陆小行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p><p>  王思潮:在太阳系中,人类目前只登陆过月球。而登月的难度,算是所有天体中最小的。因为月地间的平均距离在38万公里左右,运行轨道几乎恒定,人类乘坐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只需要几天时间。而小行星却不一样,距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也有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公里,单程去一趟,至少也得几个月。并且,小行星与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转,轨道与地球相交,运行速度时快时慢,地球与它的距离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人类驾驶宇宙飞船飞向某一颗小行星,要不断计算距离,并调整行驶速度,寻找合适的着陆点。此外,长时间的飞行,对飞行器、宇航员的生命维持系统,以及飞行安全等,都存在很大的考验。例如,在宇宙飞行中,宇航员会受到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如果碰巧发生太阳耀斑爆发等,将很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 </p><p>  </p><p>  <strong>有助于研究“小行星撞地”事件 </strong></p><p>  记者:人类登陆小行星,有什么特殊意义? </p><p>  王思潮:深空探测,对于了解宇宙起源意义重大,一旦成功,将为人类登陆火星打下很好的基础。此外,地球演变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小行星撞地事件,未来是否会重现,科学家也在密切进行跟踪研究,登陆小行星计划将为此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p><p>  </p><p>  记者:登陆的目标小行星,依据什么来确定? </p><p>  王思潮:选择登陆的目标小行星,首先不能距离地球太远,同时定位和轨道要比较明确和清晰,其次质量、体积不能太小。目前,美国初步确定的目标小行星,直径才几十米,整体也就一幢小房子大小。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质量体积过小的小行星,自身几乎不存在引力,宇航员在登陆后,几乎不可能站到行星表面,必须先将安全绳固定后,借助绳索才能在星球表面进行样本采集等作业。 </p><p>  来源:南京日报</p><p>  </p><p>  </p><p>  </p><p>  </p><p>  </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美国航空航天局小行星登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