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航天员X档案
太空中的动物试验十分重要,因为通过测定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对动物脑神经系统生长发育所产生的作用,可以深化认识人类航天员从地面到太空的适应性变化,揭示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命之谜。<p> </p><p> 迄今,先后进入太空的动物包括猴、狗、兔、猫、鼠、鱼、海胆、鹌鹑、蜜蜂等水生和陆生动物。与此同时,被誉为“动物航天员”的动物,也以自身的勇气和牺牲在太空科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卷宗1<p> </p><p> 标签:上太空第一生物</p><p> </p><p> 太空犬莱卡死于惊吓</p><p> </p><p>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但却不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生物。50年前的11月3日,第一个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乘坐前苏联第二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小狗莱卡。科学家们在莱卡的身体表面和皮下安装了感应器,用来监测它的呼吸和心跳。</p><p> </p><p> 前苏联官方公布了一个关于莱卡命运的“官方”版本:莱卡完成了一周的飞行任务,到达离地球1600公里的高处;按照计划,它在吃了含有剧毒的晚餐后安静地死去。</p><p> </p><p> 然而,曾参与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过程的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家马拉山科夫2002年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莱卡根本没有像前苏联官员声称的那样活得那么长,事实上它刚飞上天没几个小时,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莱卡的心率达到平日的3倍。</p><p> </p><p> 莱卡短暂的太空旅程证明了哺乳动物能够承受火箭发射后一定的严酷环境,为载人飞行铺平了道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卷宗2<p> </p><p> 标签:动物操纵飞船</p><p> </p><p> 扳动拉杆的哈姆</p><p> </p><p> 动物有没有可能操纵飞船?美国决定把猩猩送入太空时,不仅要获取它的生理反应资料,而且要了解这种环境下它们的心理反应和识别、记忆的能力。</p><p> </p><p> 训练时,科学家要求黑猩猩通过监视仪表盘,针对不同颜色的灯,或者不同形状的信号,操纵拉杆或者咬住阀门。反应正确就有好吃好喝的,如果做错会被电击。</p><p> </p><p> 1961年1月31日,接受了250多个小时训练的黑猩猩哈姆乘坐太空舱进入离地面253公里的太空。它的任务就是看到仪表盘上闪蓝光时扳动拉杆。虽然之前它能毫无错误地完成模拟任务,但科学家还是在它的脚上装了个电击装置,万一它偷懒的话可以提醒一下。幸运的是,在太空舱进入太空后不久,哈姆的小手就顺利地扳动了拉杆,太空舱成功地降落在海洋里。</p><p> </p><p> 霍洛曼空军基地保存着一份特殊的档案,上面写道:65号,雄性,4岁,体重18kg,出生于喀麦隆,在实际的空间飞行中心理和身体反应很好,返回到地面后没有发现生理和心理异常。这份珍贵的档案就属于小家伙哈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卷宗3<p> </p><p> 标签:青少年生物试验</p><p> </p><p> 太空蚕遨游18天</p><p> </p><p> 由北京景山学校搭载在我国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的“太空蚕”,经历了18天的太空遨游后,2005年9月18日安全“回家”,这是我国卫星首次成功搭载青少年生物试验。</p><p> </p><p> 蚕宝宝的试验舱是个圆柱形银灰色铝质容器,上面标注着“青少年太空生物舱”,直径20厘米、高18厘米。为方便试验,密封舱被分成了4个“小房间”。里面的12条“太空蚕”原籍江苏镇江蚕研究所,在经过严格挑选后组成了这个“太空旅行团”,其中包括两公两母共4条即将吐丝的熟蚕和8只蚕蛹,还有大量蚕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卷宗4<p> </p><p> 标签:辐射危害</p><p> </p><p> 缓步水熊创奇迹</p><p> </p><p> 重力消失并不是唯一一个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身在太空中,动物们必须经受更大剂量的太阳和宇宙辐射考验。</p><p> </p><p> 迄今为止,只有一种动物能够创造这种生命奇迹,它就是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无脊椎动物“水熊”,也被称之为缓步类动物。在2007年欧洲进行的一次火箭试验中,一些缓步类动物被暴露在太阳强紫外线辐射和太空真空环境下,其他一些成员则免受辐射侵害,只暴露在真空环境下。在辐射环境下,只有少数缓步类动物能够继续生存,而在真空环境下,幸存者却比比皆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卷宗5<p> </p><p> 标签:从娃娃抓起</p><p> </p><p> 幼鼠竟自学成才</p><p> </p><p> 昆虫最先显示了在太空中生育的可能性,在多次太空试验中,蟋蟀生出了小蟋蟀,雌果蝇可以在太空中产下许多卵,但不能受精。</p><p> </p><p> 老鼠也让人们吃了一惊。在1998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中,在地球上尚未学会行走的幼鼠竟然能在失重状态下自学成才,学会“走路”。它们的移动方式和人类航天员一样,是用脚蹬踏航天飞机的舱壁和地板,从一个地方飘到另一个地方。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如果幼鼠能够学会在失重状态下行走,今后人类儿童也可能适应太空生活。但坏消息是,回到地球后,研究人员发现太空幼鼠身体虚弱,发育明显迟缓。</p><p> </p><p> 此外,神舟3号和神舟6号升空时都搭载了鸡蛋,而且也都孵出了小鸡,神舟3号的小鸡孵化成功率是1/3,神舟6号则孵出了3只。(杨凌)</p><p> </p><p> 来源:北京晚报</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