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超亮超新星的起源之谜
<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为了准确的测量宇宙的膨胀程度以及更好地理解暗能量是如何驱动宇宙膨胀,确认典型超新星与超亮超新星两者的起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需要从样本中准确排除后者带来的误差。</P><p> 据国外媒体报道,通过研究OISTER收集的数据,来自日本科学家Masayuki Yamanaka表示,“吸积模型”可以解释超强亮新星的起源。研究学者发现“超亮超新星”SN 2012dn发射出异常强烈的红外射线,其他Ia型超新星中从未发现过此类现象。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学者得出这些红外射线是来自前身星喷射出的物质。Ia型超新星是研究宇宙时作为参照的一种剧烈爆炸的恒星事件。</P><p> 这些超新星模型之所以极为有用是因为物理原理决定了进化过程,这确保了他们几乎在进化的同一时刻从稳定状态转为爆发状态,这意味着每个Ia型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亮度都是一样的。天文学家们能够利用当前已知的超新星亮度来校准观测角度。例如,在1990年代末期,科学家们正是利用Ia型超新星的性质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Perlmutter,Riess,和Schmidt也正因此发现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奖。</P><p> 但最近发现此方法的可行性仍有待商榷。除了典型的Ia型超新星,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能发出异常光亮的“超亮超新星”。这些“超亮超新星”或许影响了用以研究的太空样本,从而影响到观测的精准度。为了准确的测量宇宙的膨胀程度以及更好地理解暗能量是如何驱动宇宙膨胀,确认典型超新星与超亮超新星两者的起源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需要从样本中准确排除后者带来的误差。</P><p> 尽管30多年来不断辩论,天文学家们至今仍然还未对这些超新星的起源达成一致意见。目前流行两种理论,由于“吸积”作用还是“合并”作用引起超新星爆发。这两种理论都考虑了双星系统,也就是两颗恒星互相围绕彼此运转。“吸积”模型使用由白矮星与普通恒星所组成的双星系统,“合并”模型则使用由两颗白矮星所组成的双星系统进行研究。</P><p> Masayuki Yamanaka及其同事使用OISTER的11台望远镜发现了疑似“超亮超新星”SN 2012dn,在首次观察到该超新星之后观测仍持续了150天,他们发现了一种从未在典型超新星上发现的异常强烈的红外射线。研究小组对红外射线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认为这些红外射线是来自前身星喷射出的物质。</P><p> 喷射物质的质量有力支持了“吸积模型”。吸积模型认为,气体是从双星系统中的伴星转移到白矮星的表面上。在转移过程中,一部分物质从系统中的引力势中逃逸出来,在超新星爆炸前期的恒星系统周围形成了稠密的气体。观测结果表明SN 2012dn爆炸时正被这些稠密气体包围着。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究典型Ia型超新星是否也是由于“吸积”作用引起。(罗辑/编译)</P><p> <p align="center">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r0305yzuads&auto=0&abc.swf</p></P><P align=center></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