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观测卫星助推水利发展
<p>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如何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仍然是当今水利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卫星遥感技术以其宏观、快捷、经济等特点,成为传统测量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水利行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p><p> <strong>水旱灾害监测与评估 </strong></p><p> 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区域、季节和年际分布很不均衡,以致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卫星遥感以其宏观、周期性观测,实现对灾害进程的跟踪监测,进而评估灾害损失,指导灾后重建。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洪水,CBERS卫星成功实现对河南新蔡、淮滨淹没情况的监测。 </p><p> <strong>水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 </strong></p><p>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缺水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卫星影像提取水体信息,可以在宏观上了解一定地区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利用多年的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配置提供决策支持。利用CBERS系列卫星提供的2000年~2007年的多景数据,鄱阳湖水量八年间的年际变化得以动态显示。</p><p> <strong>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strong></p><p> 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卫星遥感可以有效监测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状况。叶绿素a是表征水质状况的主要参数指标之一,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在卫星图像上会有明显反映,因此利用卫星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状况进行探测。此外,遥感图像还可以清晰地显示河湖周边的排污口,有助于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我国CBERS系列和环境减灾系列卫星,多次应用于太湖、巢湖等重点内陆湖泊的水环境监测中,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p><p> <strong>水土流失监测 </strong></p><p>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遥感影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重要数据源,通过提取土壤、植被等信息,实现对水土流失状况的周期性监测。黑龙江部分河段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陆地卫星对其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 </p><p> <strong>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strong></p><p> 随着陆地观测卫星的发展,卫星影像分辨率越来越高,已经满足了对堤防、大坝、桥梁、港口等水利工程设施的精确观测要求。这种精确观测能力的形成,使得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的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估及工程进展监控等方面大有可为。2009年9月15日,三峡库区开始175米蓄水试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利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对蓄水过程和淹没范围进行了跟踪监测。 </p><p> 水利事业,功在当今,利在后世。陆地观测卫星资源的日益丰富,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空间数据支撑,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水利的更好更快发展。2010年~2012年,我国将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大普查,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之一,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在这次普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祝令亚)</p><p> 来源:中国航天报</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