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为什么漆黑一片?
我们可以看到夜空中布满星星,那么所有星星发出的亮光加起来为何不能把夜空照亮?德国物理学家奥伯斯1823年就提出了这个难题:如果宇宙无限大,而且布满了恒星或星系,夜空应当是明亮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p> 天文学家多年来一直试图对这个称之为“奥伯斯佯谬”的问题作出解释。一种解释是:恒星或星系之间的尘埃挡住了遥远星体发出的光,从而使夜空看上去漆黑一片。但实际上,尘埃经过光的照射会增温,变得同光源一样明亮。另一种解释认为,遥远星系的红移使光从可见范围变成不可见的红外光。如果这个解释能够站得住脚,那么波长较短的紫外光也应当移到可见光范围,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p><p> 科学家们目前从两个方面对“奥伯斯佯谬”作出解释。第一,即使宇宙是无限大,但它并不是无限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光是以每秒大约30万公里的有限速度传播。星体距离我们越远,它发出的光到达我们这里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第二,由于不同距离的星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不一,因此我们决不可能同时看到位于不同距离的星体发出的光。要么是距离最遥远的星体发出的光还没有到达地球,要么是遥远星体发出的光在到达地球的漫长过程中已被邻近的物体消耗殆尽,因而夜空呈现出漆黑一片。 </p><p> </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