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育种
国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搭载植物材料,进行空间植物的研究,主要研究空间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和遗传的影响,了解植物在空间生长规律,并解决宇航员的食品问题。利用空间特殊的条件,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可为农作物诱变育种开创新的途径,并探索宇宙及其它星球中能否生长植物。<p> 我国是世界上能发射返回式卫星和飞船的三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一,已经成功的发射了19颗返回式卫星和四艘飞船。我国也能自行设计和发放30-40公里的高空气球,因此有条件进行近地生命科学的研究。我国宇航员只是初次进入宇宙空间,对空间制药、动植物在空间长期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因素分析等一些复杂和长期的研究工作刚刚开始,但对植物种子进行空间处理是极其容易的,因为植物种子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包装简单、便于搭载等特点。</p><p> 我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的起步不晚,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利用火箭和高空气球等运载工具研究动物在空间条件下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此研究因种种原因而停止。直到1986年“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实施后,空间生命科学才又重新开始。1987年开始大量搭载植物种子、无性系材料和植物细胞及愈伤组织进行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变异,并发现空间条件对植物种子引起的变异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良性变异多,变异性状容易稳定等特点,因此,许多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绿豆、青椒等获得了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品种,有的已经在生产上发挥作用,这证明了空间条件处理种子是农作物诱变育种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p><p> 农作物种子搭载不但在育种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探索空间条件对生物影响的机理,为宇航员飞行提出生命保障方面要求,所以说利用返回卫星搭载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人口每年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增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培育良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国又是能发射返回卫星的三个国家之一,因此,开展空间诱变育种既有需要又有可能,在经济效益方面也颇为可观,如果培育出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每亩增产10%,即增产30-40公斤,全国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30-40亿公斤。</p><p> 空间诱变育种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利国利民的育种工程,与国民经济密切结合,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来源:国家航天局)</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