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面上的撞击坑是如何形成的
月面上的撞击坑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撞击坑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p> (1)<strong>压缩阶段</strong> 当冲击体接触冲击物表面时,使被冲击物产生压缩。冲击体的动能传递给被冲击物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被冲击物内的冲击波沿着近似半球形的前沿从接触点迅速向外传播。受压缩的被冲击物的瞬间压力达几千亿帕斯卡,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但已足以引起冲击物的物质内部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冲击体发生形变、破裂甚至迅速汽化。在两者接触的界面外产生粒子的高速喷射。由于喷射而形成稀疏波。喷射的物质不仅有灼热和熔融的被冲击物,也有冲击体的碎块和电离气体。喷射物质的速度比冲击体的初始速度高几倍。瞬间的超高速冲击伴随闪光,这是由于气体电离及由界面喷射的白炽熔融物所产生。当冲击波从冲击体的背面反射时,压缩阶段结束。</p><p> (2)<strong>冲入阶段</strong> 当压力较低而速度为中-低速时,从胚坑中抛射出的物质质量最大,因为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加速和溅射成坑的粒子上。冲击波的能量约50%转换成热能。残留的50%能量产生溅射和更换坑底的物质。冲击波的前峰从冲击点迅速向外传播与扩张,但被冲击体内的冲击波波峰压随着离开冲击点的距离而急剧减少,从而产生径向膨胀。波面的运动方向开始是近于平行,但很快就变为与正在发育的坑壁平行了,导致了溅射物呈横向流动。早期的溅射物呈低角抛出,晚期的溅射物则呈高角度抛出。有些溅射物高角度抛射到坑的上面,落下形成松散的碎屑层,铺在坑内。大部分溅射物是受到冲击作用但未发生熔融而形成的碎块,冲击体一般汽化、熔融,在溅射物中仅保存约10%。</p><p> (3)<strong>坑的形态变化阶段</strong> 包括坑的崩塌、均衡调节甚至后期的侵蚀与充填。大型撞击坑一般都可观察到坑唇或坑壁的崩塌,甚至形成阶梯状坑壁。由于坑底岩石的非塑性回弹,形成中央隆起。后期的各种作用也将逐渐改变乃至掩埋已形成的坑。</p><p> 来源:人民网</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