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人造天体的基本原理
天体运行的理论基础是万有引力定律。<p> 牛顿从对天体运动规律的分析中发现: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行星对卫星的引力以及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性质相同的力,都遵循着普遍的万有引力定律。用这个定律来说明宇宙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天体运动的本质。</p><p> 万有引力是向心力,这种作用力不是通过两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生的,而是由于作用物体所产生的场的存在而引起的。地球或太阳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所能达到的那部分空间,就是向心力场。</p><p>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引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越来越小,引力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近地空间范围内,把一个物体静静地放在高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它最后还是要掉到地面上来的。为使物体不致从空中掉下来,必须挣脱地球对它的引力,给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同地球引力相反的力。</p><p> 对于存在万有引力这一科学结论,人们自然地会问:既然地球吸引着月球,太阳吸引着地球和各个行星,为什么月球不落向地球,地球和各个行星也没有被吸引到太阳上去呢?牛顿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这完全是由于月球环绕地球,地球和各行星环绕太阳以很大的速度运转的缘故。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理依靠惯性环绕地球运行的思想,这实际上,也是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他写道:“如果我们想一想抛射体的运动,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为什么行星可以保持在某种轨道上:因为一个射出的石子是由它本身重量的压力而逼得离开直线轨迹……,并在空中描出一个曲线,经过这条弯曲的路线最后落到地上;而且,射出的速度愈快,它在落地前就射出愈远。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它的速度增加得非常之快,以致非要经过好多里的一段弧线才会落到地上,而且最后还会超出地球的界限,从地球边上就掠过去了。”</p><p> 这就是说,从某一高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这个物体必然要落到地面上,抛出的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路径就越长,落点就越远;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当抛出速度增大到某种程度的时候,物体就要环绕地球一周,回到原抛射点,又因为物体回到抛射点时,速度并没有减小,所以,它又沿着这条轨道作惯性的圆周运动,这样它就成了人造地球卫星了。 </p><p> 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