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重飞机?在失重飞机上如何进行训练?
失重飞机是通过作抛物线飞行来产生失重的一种训练飞机。所谓抛物线飞行就是飞机先以45度角迅速爬高(称急升段),然后改为平飞(称平飞段),最后又以45度角下降(称下降段)。飞机在急升段和下降段,飞行员和参加实验的人员会受到2g加速度的作用,而在平飞段可体验到30秒钟的失重。不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低重力而不是失重,因为飞机在平飞段产生的是15×10-2g(即低重力),而不是真正的0g(即失重)。<p> 失重飞机通常是由高性能的喷气式飞机改装而成,机舱内比较宽敞,能容纳20余人同时进行训练。机舱两边装有把杆,并在机舱的下部和周围舱壁上铺有厚厚的软垫,以防训练人员在训练时可能与舱壁碰撞而被撞伤。训练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受和体验失重环境;另一类是操作技能训练,包括航天员太空行走时的各种操作和技能。由于失重飞机做抛物线飞行时,是失重和加速度(即超重)交替进行的,航天员身体负荷大,操作难度高,对航天员身体和意志都是一种考验。</p><p> 美国失重训练用的飞机是一种经改装的有4个引擎的KC-135喷气式运输机。这种飞机在作抛物线飞行时每次可产生25秒钟的失重。每堂课一般要连续飞行2~3小时,完成30~40个抛物线飞行。这种KC-135失重飞机除了能产生25秒钟的0g外,还能产生15秒的-g,40秒的1/6g(月面重力)和30秒的1/3g(火星表面重力。这种飞机的机舱长18.2米,宽3米,高2.1米。机舱内有电力供应、抽气系统、灯光照明、供氧和供氮系统、电影和电视摄影器材。美国航宇局从最早期的水星计划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所有航天员都用这种飞机进行过失重训练,总共进行过8万次以上的抛物线飞行。机上一般有5名工作人员:一名驾驶员、一名副驾驶员、一名飞行工程师和两名失重训练教练。</p><p> 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用失重飞机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最早曾使用过米格-15,后来又用图-104。图-104的机舱比较宽敞,工作人员曾将联盟5号和联盟4号飞船模型放进去,两艘飞船对接在一起后,一名航天员可以在上面练习从一艘飞船“行走”到另一艘飞船,另一名航天员则练习打开舱门和进出飞船座舱。当航天员在练习进出飞船座舱时服装的机动性和生保系统背包给他们带来一些困难。后来苏联又用伊尔-76,这种飞机经过改装后称为“飞行实验舱”。飞行实验舱一般是从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起飞,每一次能进行20多个抛物线飞行。飞行实验舱主要用来让航天员体验失重,在太空行走训练中则用来练习进出飞船座舱和在太空移动身体。</p><p> 欧空局从1984年开始也用失重飞机训练航天员,不过他们当时没有自己的失重飞机,而是租用美国经改装的KC-135%机。1988年,欧空局开始用快帆式客机作失重飞行训练,到1995年已经飞过15次。1998年欧空局购买了一架空客A-300。这种飞机的体积为20米×5米×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失重飞机。</p><p>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研制改装过一架歼-5失重飞机。它曾经完成了许多科学实验,并在70年代选拔航天员时立下功劳,但是因空间小、年代久远,现已放弃使用。现在我国航天员是赴俄罗斯租用他们的失重飞机进行失重训练。</p><p> 来源: 中国御虎国防科技知识普及网站</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