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man 发表于 2016-11-1 01:20:12

苏联的卫星式飞船

  苏联发展载人航天,选择了先发射无人卫星式飞船的途径,为载人飞行作技术准备。它实际上就是无人驾驶的“东方”号飞船的试验飞行,目的是考核飞船和进行动物飞行试验。 <p>  卫星式飞船由密封的回收舱和设备舱组成,返回时,设备舱与回收舱分离,然后在大气层中烧毁。 </p><p>  1960年5月15日发射“卫星式飞船1”号,回收失败。 </p><p>  1960年8月19日发射“卫星式飞船2”号,载有“别洛卡”和“斯特雷卡”两条小狗,还有50只老鼠。第二天成功返回地球。 </p><p>  1960年12月1日发射“卫星式飞船3”号,载有两只小狗。返回时由于再入角过大,回收没有成功。 </p><p>  1961年3月9发射“卫星式飞船4”号,载有一条小狗,成功返回地面。 </p><p>  1961年3月25日发射“卫星式飞船5”号,载有一条小狗,成功返回地面。 </p><p>  成功返回,是载人航天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这中间存在许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步失误全盘皆输的技术因素。 </p><p>  首先,要将飞船由轨道运行的姿态调整到返回的姿态,使飞行方向与地平线成预定的夹角(即再入角)。再入角的些许误差都会造成返回的失败。 </p><p>  其次,飞船的返回舱要与不返回的舱段顺利分离。因为不返回部分没有防热措施,通过稠密大气层时会燃烧,这会殃及返回舱。同时会加大落地时的冲击,使返回舱撞毁。 </p><p>  第三,返回舱要能经受住制动(反推)火箭点火熄火时产生的剧烈振动,进入稠密大气层时的巨大冲击过载和此后的减速过载。 </p><p>  第四,返回舱还要能经受得住通过稠密大气层时产生的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而不被烧毁。 </p><p>  最后,返回舱要能安全着陆而不被摔毁。 </p><p>  苏联5次卫星式飞船的发射、飞行和返回试验,检验了飞船的结构性能,可以保障载人飞行和返回的安全;同时,通过大量的太空生物试验,证明了人可以经受住航天环境因素的考验。 </p><p>  这些卫星式飞船的发射、飞行和返回,当时在全球制造了浓厚的气氛:苏联很快就会将第一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了。 </p><p>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p><p>  </p><p>  </p><p>  </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联的卫星式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