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太空杀手
太空环境极其恶劣,各种环境因素都可能对航天员的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在载人航天的全过程中,航天专家们要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确保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提高其工作效率,帮助航天员圆满完成航天任务。<p> 航天员畅游太空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太空中存在很多隐性“空敌”。这些暗处的太空杀手对航天员的安全时刻构成威胁。主要的“空敌”有6种:</p><p> ——航天辐射。它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前者主要有银河宇宙辐射、地磁捕获辐射和太阳粒子,后者主要是光辐射和射频辐射。航天辐射因其严重的损伤性而备受重视。其防护主要从防护材料、发射时间、太阳粒子预报、航天员的抵抗能力、药物等方面来考虑。</p><p> ——乘员舱化学污染。它轻则使航天员产生刺激感,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重则影响航天员的健康甚至中毒死亡,一般来源于航天员的代谢挥发物、乘员舱非金属材料的脱气和燃烧产物、有毒化学品的存放容器或管道的泄漏物、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挥发物、大气悬浮颗粒等。现在主要通过饮食、选材、预处理、净化等措施来解决。</p><p> ——温度骤变。它是指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座舱内或服装内的温度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导致温度环境变化太大。这容易导致航天员精力分散,耐力降低,工效下降,直至危及生命安全。其对抗与防护主要从选拔航天员、改善系统性能、航天服、提高航天员素质等方面考虑。</p><p> ——航天噪声。它在发射段由火箭发动机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形成;在轨道段由生保装置、姿控装置和电子仪器设备噪声形成;在返回段由空气动力噪声形成。航天噪声会对航天员的听力、情绪、语言通信、工作效率等造成影响。目前主要防护办法是安装隔声、隔振和吸声装置。此外,航天员身上还有专门的防护工具,如耳塞和耳罩等。</p><p> ——航天振动和冲击。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所经历的振动和冲击是不同的。在上升段,火箭推进系统和气动力产生振动,发动机点火、关机、分离、解锁等引起冲击;在轨道段,只有部分动力系统会产生很小的振动,飞行器只有与其他航天器、星体或空间垃圾偶然相撞才产生冲击;在返回段,再入大气层会受到减速冲击和开伞与着陆的振动与冲击。它们会影响人的视觉、通话、操作能力等,甚至会产生机械性损伤。目前主要通过配备束缚装备、保持正确姿势、规范通话语句、采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减振和防冲。</p><p> ——超重和失重。超重对航天员的呼吸、视觉、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发射段与返回段的过载、避免失控应急过载、耐力训练、航天员选拔等措施解决。失重对血液、骨骼肌、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等产生影响,还会引起航天运动病,主要通过选拔、饮食、训练、睡眠、药物等手段进行防护。</p><p> 为了对付“空敌”,必须建有航天员医学监督体系。</p><p> 医学监督主要用来监护航天员在航天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监督涉及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设备运行情况等。它一般分为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三个阶段,飞行前尤其是训练时期的监督,主要是了解与掌握航天员心理与健康状况、生理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航天员的各种表现等,同时在即将飞行前,还要对航天员和各种物品、装备进行全面医检。</p><p> 飞行中的医学监督难度大,主要靠遥测、航天员的自测与互测和通讯系统传送医学信息和数据。航天医师通过地面站的医监台,监视从太空发回的航天员身上的各种生理数据,并通过电视与航天员直接对话,对其身体状况作出综合性判断和预测,同时航天员还得定期向地面汇报身体状况。飞行监督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决定航天员能否继续飞行。飞行后的医学监督主要是进行检疫监督、康复监督等。</p><p> 为了使航天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在载人航天器中的药箱里,针对可能发生的疾病准备了大量药品,如抗运动病药、镇静催眠药、止痛药、抗过敏药、止泻药、止咳药、消毒药、止血创伤胶布和压迫绷带等。</p><p> 飞行中的医保很关键,航天员在太空越长,发病率越高,必须定时监测他们的生理反应,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出防治方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和工作,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航天员还得坚持体育锻炼,积极预防和治疗航天疾病,常用的锻炼器材有跑台、健身自行车等。</p><p> 飞行后的医保工作是对航天员进行着陆现场医学处理,送回驻地进行检疫和体检,合理安排生活和日常活动,加速适应地面环境,未发现异常或疾病,便可转入日常医保工作。 </p><p> 来源:新华网</p><p> </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