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的国际空间站(二)
<p align="center"> </p><p> 2010年3月11日召开的“国际空间站”会议</p><p> </p><p> 联合打造宇宙城 </p><p> 经过反复磋商,国际空间站最终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空局合作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不过,2009年10月,韩国和印度航天局负责人在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说,印度将帮助国际空间站进行乘员运输。印度载人飞船计划在2015年左右首次试飞。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主席李柱镇称,就国际空间站合作国问题的对话将在2010年初进行。这两个国家准备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空间站运行截止时间将由2015年延长至2020年。由于美国已同意延长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所以国际空间站合作国将能够开始讨论机构间框架的改变。各国航天局在货运补给和空间站舱段上可采用物物交换原则,例如用乘员运输与航天员任务时间做交换。</p><p> 2010年2月2日,欧空局局长多丹称,他将建议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际空间站合作国,邀请中国、印度和韩国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成为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伙伴。多丹指出:“中国、印度和韩国都积极地参与了未来空间探索的多边讨论,因此,在商讨扩大国际空间站合作国时,这三个国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需要所有现有合作国共同决定。”</p><p> 国际空间站合作国航天局的首脑们已在2010年3月11日会聚东京,就国际空间站的合作进行审议。这些首脑们重申了全面开拓空间站科学、工程、应用和教育潜能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国际空间站最少运行至2020年,还可确保在轨元件可以工作到2028年。之所以要确保运行至2028年是因为2028年是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升空30周年。他们对延长空间站寿命表现出极大兴趣。国际空间站合作国还同意寻找新方法来降低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年度成本,其中包括使用新一代水再生系统来减少新鲜水的供给;提高货运飞船的运载能力。</p><p> 该空间站在筹建的过程中,美国刚开始叫它“阿尔发”,即希腊第一个字母α,意为世界第一座大型空间站,但俄罗斯不同意,认为俄罗斯“和平”号才是世界第一座大型空间站,所以国际空间站至今也没有正式名称。</p><p> 国际空间站由众多国家合作打造,其中美俄是“主力军”,具体分工是:美国研制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各一个,以及所有桁架结构、太阳能电池阵;俄罗斯研制功能货舱、服务舱、对接舱各一个和迷你研究舱两个;欧洲研制实验舱、瞭望舱各一个,节点舱两个,H-2转移飞行器多艘;意大利研制多用途后勤舱三个;日本负责研制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暴露设施和实验后勤舱四部分组成的最大实验舱一个和自动转移飞行器多艘;加拿大负责研制移动服务系统一个,该系统包括遥控机械臂——加拿大机械臂2号、移动基座系统、“德克斯特”专用灵巧机械手;巴西提供一些实验用快速托架。 (庞之浩) </p><p> 来源:太空探索杂志</p><p> </p><p> </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