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nmz 发表于 2016-11-22 23:47:57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上)

<p>  <strong>1 发射统计分析</strong></p><p>  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ESA)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成为继美国、苏联、欧洲航天局后第4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随后,印度和日本先后掌握了“一箭多星”发射技术,两国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完成了“一箭十星”和“一箭八星”的发射,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p><p>  2006年至2015年6月近10年间,国外实现“一箭多星”发射的次数共有156次(成功149次,失败7次),占运载火箭总发射次数的25.91%。149次成功发射共将589颗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平均每次发射3.95颗卫星。除2006年、2008年外,近10年间每年“一箭多星”发射成功次数在15~19次之间。</p><p>  在“一箭四星”以上的发射任务中,近10年间共进行了59次发射。其中,俄罗斯23次,次数最多,并且2014年6月19日“第聂伯”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箭三十七星”发射,创造了“一箭多星”发射的新记录。美国16次,欧洲5次,日本7次,印度8次。在59次“一箭四星”以上的发射任务中,执行低地球轨道(LE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多星发射任务一共有51次,占所有任务的86.4%。可以说,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的目标轨道主要是低地球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p><p>  <strong></strong></p><p>  <strong>2 典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情况介绍</strong></p><p>  近10年间,俄罗斯执行过“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火箭主要有联盟FG、联盟—2.1a/2.1b(弗雷盖特上面级)、“第聂伯”、宇宙—3M、隆声—KM;美国执行过“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火箭主要有德尔他—2、宇宙神—5、人牛怪—1和4以及法尔肯—9火箭;欧洲执行过“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火箭有阿里安—5、联盟ST、“织女星”火箭;日本执行过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火箭有H—2A和2B火箭;印度主要是“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可以看出,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火箭不仅有大、中型运载火箭,如阿里安—5、联盟—2,也有小型运载火箭,如“织女星”、人牛怪—1。</p><p>  <strong></strong></p><p>  <strong>“第聂伯”火箭“一箭多星”发射</strong></p><p>  “第聂伯”火箭是目前“一箭多星”发射的记录保持者,在2014年实现了“一箭三十七星”发射。2007年和2013年该火箭分别成功进行了“一箭十四星”、“一箭三十二星”的发射任务。“第聂伯”火箭通过多星分配器进行“一箭多星”发射,在分配器承力筒顶端安装主任务卫星,在分配器承力筒下方的环形承力盘上安装多颗小卫星,多星布局如下图所示。</p><p align="center"></p><p>  俄罗斯“第聂伯”火箭多星布局图</p><p>  <strong>联盟-2/“弗雷盖特”火箭“一箭多星”发射</strong></p><p>  联盟—2/“弗雷盖特”火箭是世界商业发射市场的主流中型运载火箭,2010年至2015年6月,该火箭4次完成了共24颗第二代“全球星”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每次任务是“一箭六星”,6颗卫星分两层悬挂在筒式分配器侧壁。上层并联悬挂2颗卫星,下层并联悬挂4颗卫星,上、下两层卫星错开一定角度。发射任务中,由“弗雷盖特”上面级将6颗卫星部署在920km高度、52°倾角的低地球轨道上。</p><p align="center"></p><p>  联盟—2火箭“一箭六星”布局图</p><p>  <strong>“人牛怪”火箭“一箭多星”发射</strong></p><p>  “人牛怪”火箭是近年美国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最多的火箭。2010年,人牛怪—4火箭完成“一箭七星”发射任务。该火箭采用“盘式多星分配器”(MPA)进行多星发射,4颗主要卫星位于“盘式多星分配器”上,其中1颗卫星上安装有1颗科学技术验证卫星,另外2颗小卫星安装于火箭的第四级上。在任务中,火箭末级首先将7颗卫星载荷送入650km高度、倾角72°的低地球轨道上,之后,利用“联氨辅助推进系统”(HAPS)把2个火箭技术验证有效载荷送入高1100km的低地球轨道内。</p><p>  <strong>阿里安—5火箭“一箭多星”发射</strong></p><p>  阿里安—5火箭是欧洲的主力大型火箭,主要用于将通信卫星发射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阿里安—5火箭多采用“一箭双星”发射方式,双星通过“阿里安”双星发射系统(Sylda—5)在整流罩内分层布置。2009年,阿里安—5 ECA型火箭成功实现了“一箭四星”发射任务,主载荷是2颗通信卫星,位于Sylda—5双星适配器内外端,搭载的2颗卫星位于有效载荷支架两侧面。</p><p align="center"></p><p>  阿里安—5 ECA火箭“一箭四星”布局示意图</p><p>  <strong>印度PSLV火箭“一箭多星”发射</strong></p><p>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是印度的主力火箭,其在2007—2015年(2012年除外)间几乎每年都成功完成了“一箭多星”发射任务。2008年,该火箭成功将1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总质量为824kg。发射885s和930s,火箭先后释放质量较大的2颗卫星,随后,8颗质量在3~16kg之间的超小型纳卫星也相继释放,8颗纳卫星共重50kg,其中6颗捆绑在一起。这枚“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布局如图5所示,分配器承力筒顶端安装主任务遥感卫星,在分配器承力筒下方的环形承力盘上安装多颗小卫星,并且在承力筒侧壁悬挂安装多颗纳卫星。</p><p align="center"></p><p>  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火箭“一箭十星”布局图</p><p>  “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p><p>  上文选自《国际太空》,如需详情请查阅该期刊。</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