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卫星精度为何明显提高 一技术获重大突破
<p align="center"></p><p> 8月25日,高分三号卫星成像的首张图片正式发布。国家海洋局、气象局等用户纷纷称赞这些图像“震撼”、“质量非常好”。据悉,高分三号卫星的图像质量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卫星图像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低轨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从此,我国民用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打破了全进口的现状,做到了核心在手。</p><p>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与传统的成像手段不同,不受天阴雨雾等恶劣气象条件和黑暗的影响与限制,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工作。且具有对地下物体的穿透能力,解决了光学遥感观测不到或观测不足的问题。</p><p align="center"></p><p> 黑夜,两军对峙。浓密的树林隐藏着一支作战部队,然而这支隐蔽完美的部队在敌侦察机飞过之后不久,就遭到了轰炸。是谁能穿透茫茫的黑夜和浓密的树叶发现了隐藏的坦克?这就是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的魅力:它能够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工作,并且能够穿透尘埃、烟雾、树叶等障碍,提供地形地貌以及地面目标图像。</p><p> 现代卫星的性能技术指标不断提高。高性能指标的图像始终是系统设计和研制的最终目的,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追求更高的分辨率一直是研制部门和用户努力的方向。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更精确的目标分辨和识别能力、更准确的情报,更精确的地形数据。对军事用户来讲,总希望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p><p align="center"></p><p> 现在军用和民用卫星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在商业民用和军事侦察上都具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军事侦察更强调高分辨率,分辨率一直是军事侦察最关键的技术指标,军用侦察卫星的图像分辨率一般应优于1米。</p><p> 分辨率达到1米,就能看清地面上的小轿车、海上行驶的船只。中国科学院电子所高分三号卫星系统载荷副总师禹卫东说,高分三号的空间分辨率是从1米到500米,幅宽是从10公里到650公里,不但能够大范围普查,一次可以最宽看到650公里范围内的图像;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陆地上的道路、一般建筑和海面上的舰船。</p><p> 从本次发布的图像来看,高分三号卫星不辱使命,未来它将源源不断地为祖国提供可靠、稳定的高分辨率微波图像数据,彻底结束了我国微波遥感数据图像长期依靠外国的历史,为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微波遥感数据系统,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作者署名:鼎盛军事)</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