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登月 价值何在
<p> 即便是在今天,载人登月仍是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以我国目前的航天水平,实现载人登月还面临很多技术挑战</p><p> 最近,美国重返月球的新闻很热。媒体披露了美国一份新的太空计划,据称是出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团的主张:希望在3年内将人类送往月球轨道,并指出和冒险前往更遥远的太阳系深处相比,增强人类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活动能力将是NASA未来的重心。</p><p> 其实,世界航天强国美国早在2005年就立下目标,准备在2020年载人重返月球,进而飞向火星,但此后在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取消了登月计划,提出2025年登陆小行星,203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如今再次出现“反转”,个中原因或许复杂,但将人送上月球的现实可操作性可能是一个重要考量。而对正向航天强国追赶的中国来说,载人航天和探月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两大工程也都在向最终目标冲刺,规划下一步更远更深的星际目的地可谓水到渠成。已宣布的计划2020年前后发射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一个,载人登月虽然还没定论,但始终在人们的视野里。</p><p> 人类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计划”共发射了7艘载人登月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因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次都成功登月,并有12人在月球表面着陆,带回386千克月球岩石。但之后载人登月归于寂静。</p><p> 专家指出,即便是在今天,载人登月仍是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很多条件都不具备,载人登月对于美国也仍有难度。当年的登月壮举,客观来说是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结果,当时美苏飞船采用的很多技术都非常冒险,以现在的眼光作客观评估,可靠性甚至到不了50%。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重返月球喊了很长时间,但依然未付诸实践的重要原因。</p><p> 不过,并非美国一家突然想重返月球,不少国家其实也有登月打算。欧洲、日本、俄罗斯等都计划在未来20年内,将人送往月球。比如日本计划2025年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俄罗斯计划于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人类登月的计划再次摆上议事日程,反映出月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类飞向火星、探测小行星、走向宇宙更深处的共识和大背景下,在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上建立能源基地、科研基地等长期有人居住的设施,使其成为人类飞往火星的技术试验场、中继站和跳板,更是凸显出现实价值。</p><p> 对中国航天来说,从技术上讲已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研发的基本能力。载人航天完成了十余次飞行任务,探月工程已经实现了绕月、落月的目标,嫦娥五号很快就将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在月球着陆,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从月面起飞,在月球轨道上和“轨道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后带着月壤返回地球,这些都将为未来载人绕月乃至载人登月打下很好的基础。</p><p> 当然,正如航天科学家指出的那样,就中国目前的航天水平,实现载人登月还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比如需要更大的运载火箭,需要载人的登月飞船和各种着陆返回设施,这些都比现有的更复杂、规模更大。但太空活动投入巨大,周期往往以5年、10年乃至20年计,我们或许有必要积极研究载人登月的中国方案,储备技术和能力,为将来有一天中国航天员真正踏上月球做好准备。</p><p> <br>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4日 20 版)</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