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远离中美太空合作
美国东部时间6月5日上午,美国“龙”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飞船上携带了一个由中国独立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装置。熟悉中美太空合作情况的人士知道,这次合作来之不易。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后,中美官方航天合作彻底冻结,两国民间航天科学合作项目也受影响。
近年来,由于中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美国航天界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意向日益强烈,绕开政策壁垒实现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
“沃尔夫条款”并不拒绝商业合作。2014年,中方高校向美国负责商业化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纳诺拉克斯公司提出了合作意向。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该项目于2015年通过美国国会、国际空间站合作方等审查,获得美国航天局批准,签署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模式的中美航天合作,未来可为更多中国科学项目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太空轨道和太空资源属于全人类,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有资格参与太空研究。国际空间站应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科学实验平台。美国有关部门人为设置政策壁垒,将中国科学家挡在门外,完全是“冷战思维”作祟。
近些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一直秉持着“开发太空,造福全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方针,并主动发出邀请,欢迎美方开展合作。这与美方猜忌、对抗的态度截然相反。
当前,中美在许多民用航天领域优势互补,开展更广泛深入合作可以造福全人类。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非常需要中国空间站的可靠支持。美国应拿出诚意和决心,尽早取消对华政策限制,让政治远离科技,远离太空。
(据新华社电)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