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国内外期盼中奔向...
6月15日,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在国内外期盼中奔向太空。这一自主创新重大科学工程的实施,填补了我国高能天体观测卫星研制的空白,使我国具备了深入拓展空间科学领域的能力,为中国航天的技术进步画上浓重的一笔。金牌卫星平台
▲“慧眼”研制现场
“慧眼”所采用的卫星平台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最为成熟的遥感卫星平台之一,已成功应用于十余颗卫星,可谓经验丰富的“金牌”平台。这个平台不论是承载能力、载荷安装方式还是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任务适应能力。
定制化服务
▲“慧眼”研制现场
即便如此,在为本次科学探测任务提供“定制化服务”之初,研制团队还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作为我国首颗天文望远镜卫星,“慧眼”承载了中、高、低能望远镜,这些灵敏的仪器设备需要在-60到-80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可靠的工作,而且必须确保望远镜不见太阳、地球和月亮,以免辐射增温,增加探测器的噪声。针对这么“冷”而且“挑剔”的工作环境要求,研制团队采取了主动和被动控温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安装遮阳板、采取多极隔热、采用深冷热管技术以及优化观测状态等手段,多管齐下,保证了“乘客”的苛刻需求。
此外,巡天、定点、小天区、银道扫描四种观测模式,为“慧眼”的姿态稳定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些科学需求,研制团队进行了详尽的任务分解与分析,对多方案进行比较,采用四种惯性定向姿态控制方式保证了任务的实施。
未来展望
▲“慧眼”测试现场
“慧眼”是在我国卫星研制雄厚的技术实力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创造性地迈出空间科学探索步伐的一颗“新星”,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多领域、多平台、全方位服务科学探测和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和水平可以保证实现按照用户提出的任意要求量身定制。
“只要科学领域有需要,科学家有需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能提供让用户满意的卫星解决方案和各种相关服务”,硬X射线调制天文望远镜卫星工程总师马世俊自信地说。
我们将携手国内各相关单位,科学规划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发展,共谋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大计,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助推航天强国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背景阅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探测
“家底”雄厚
[*]“嫦娥二号”,实现了对小行星“图塔蒂斯”的飞越探测,积累了工程实施经验。
[*]“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的成功实施,突破并掌握了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叶培建院士牵头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我国小行星探测发展路线和建议,国际编号为456677号的小行星永久地以叶培建院士的名字命名。
[*]“嫦娥五号”将突破月球无人自动采样技术。
[*]“近地小天体普查与定位”系统及项目,将用于近地天体普查及定位,同时对主带小行星等太阳系其他小天体开展高效的巡天观测。
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多目标任务设计、探测器轨道测量、目标特性观测、高可靠自主控制与管理、目标捕获等理论和技术。面对空间科学探测这一系统工程所带来的新技术挑战和前沿性、基础性问题,研究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储备。
(本文来源:空间技术研究院)
网络转载
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