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
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矮行星或称“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目前被确认的矮行星有五个: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
冥王星和卡戎星。由于它们围绕旋转的重力中心不在冥王星上,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一对伴星。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的冥王星和卡戎。
NASA的“新地平线”冥王星-开普带探测器到达冥王星时的想象图。
“新地平线”号到达开普带时的艺术想象图。
谷神星(1 Ceres) 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由意大利人皮亚齐于1801年1月1日发现。其平均直径为952公里,是小行星带中最大最重的天体。
阋神星 2003 UB313 的想象图。它位于开普带中,体积比冥王星还大30%,直径约1400多英里。阋神星之前被称为齐娜星。
矮行星是一个新的分类。定义的标准尚不明确。矮行星质量和大小的上下限,在国际天文联会会员大会的5A决议案中并没有规范,没有严谨的上限,即使一个比水星还大的天体,若未能将邻近轨道的小天体清除掉,也许仍然会被归类为矮行星。下限则是以能否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概念来规范,但是对这类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尚未定义完成。
名称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鸟神星妊神星
小行星编号1134340136199136472136108
太阳系的区域小行星带柯依伯带黄道离散盘面柯依伯带柯依伯带
分类小行星类冥矮行星类冥矮行星类冥矮行星类冥矮行星
小行星中心编号1134340136199136472136108
直径(公里)975×9092306±202400±1001,300–1,900~1500
质量(kg)
9.5×1020~1.305×1022~1.5×1022(est.)~ 0.4×1021
质量(地球=1)0.000160.0022
平均赤道半径(地球=1)0.07380.1800.19
平均赤道半径(km)
4711,148.07~1,200
体积(地球=1)
0.000420.0050.007
密度(g/cm^3)2.082.02.1~ 2 ?
赤道重力(m/秒^2)0.270.60~0.68~ 0.5
逃逸速度(km/秒)0.511.2
0.84
自转周期(天)0.3781-6.38718(逆行)
平均轨道半径(地球=1)(AU)2.5-2.939.537.77-97.5638.5–53.1
平均轨道半径(AU)2.76639.4816867767.668145.8
平均轨道半径(km)413,715,0005,906,376,20010,210,000,0006,850,000,000
公转周期(恒星年)4.599248.09557309.9
平均轨道速度(km/s)17.8824.74903.4364.419
轨道扁率0.0800.248807660.441770.1590.18874
轨道倾角(对黄道)10.587°17.14175°44.187°28.963°28.19°
赤道倾角(对轨道)
4°119.61°
表面平均温度(K°)1674030~ 30~ 50
卫星数(个)03102
大小排名5不明(比阋神星小)不明(比冥王星大)3不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