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火箭总装“创意大师”
在一个个部段、单机、零件组合成一枚火箭的过程中,总装工人的创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所属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级技师马利堪称一位“创意大师”。40年来,他的“创意”解决了火箭总装中的一道道难题,让上百枚火箭顺利“诞生”。△ 工作中的马利
“创意”频解难题
在一些人看来,火箭总装只是把造好的部件、零件“拼”在一起。其实,在火箭总装中,人的能动性占据主导地位。火箭的生产进度十分紧张,设计图纸上的零部件交错紧凑,如何让它们安全、快速地集结,考验着总装工人的创造力和空间感。
在马利的总装生涯中,用“创意”解决燃眉之急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次,长征三号乙火箭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需提前进行双星整流罩星箭联合操作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对接流程操作难、风险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产品。马利采取水平合罩等方法,改进了对接流程,安全省力又保证了进度。这些方法在经过验证后,成为这一状态下的标准合罩流程。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安装3个下支撑,马利巧用地面设备,让装配周期缩短了近一半……
“创意”助力成功
对于火箭总装工人来说,不仅要保火箭在地面上的安全与生产进度,还要思量“上天”后的飞行安全。
卫星整流罩的导爆锁是整流罩分离的关键组件。未加工的导爆锁像个平椭圆形的夹心卷,中心是火药,总装工人需手工把它切成直径5毫米的圆柱,还不能伤到裹着铅管的火药。马利设计了两套新型工装,不仅大大提高了手工切割装配的合格率,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以前,在火箭装配时,要用标尺和经纬仪测算箭体质心,用于计算火箭的飞行弹道数据。这需要用两台经纬仪分别从火箭两侧测量,可它们的基准水平不一致,测量精度乃至火箭的入轨精度都会受到影响。马利组织成立了“质量质心测量QC小组”,制定了标尺调平新方法,让测量精度与效率同步提高,为火箭精确入轨贡献了力量。
“创意”源自体悟
创意从来不会凭空产生,对于马利来说,40年的火箭总装经验与深度思考,是培育创意的土壤。
1977年,还在志学之年的马利,走进火箭院的总装厂房,成为一名火箭总装工人。当同龄工人的注意力还会被新鲜事物影响时,马利却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对技能的学习与领悟上。白天,他吃透图纸和工艺文件,跟着师傅认真操作,有机会还观察其他师傅的手艺。下了班,马利留在车间,回顾白天干的活,理出经验。看马利工作如此走心,师傅也乐于传授,每天上班还考他前一天学的技能。
运载火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总装所需的知识技能纷繁复杂,但凭借强大的意志力,马利很快就熟悉了。在扎实学习的同时,他还常常思考,有没有更巧的操作方式,并找机会把自己的思考付诸实践。就这样,一个个青出于蓝的“创意”产生了。如今,总装过近20个重点型号、上百枚火箭的马利,已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他从未在创造新方法、新工艺的道路上止步。他说:“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我会随时根据装配状态的需要去创新。”
“创意”可以“复制”
人们常说,创意不可复制。而在马利眼中,创意是可以“复制”的。这“复制”非照抄,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把创造精神“播种”在徒弟心里。
数十年来,马利把总装过程中的各项技巧提炼出来,更新了火箭装配的标准工艺规程,得到广泛应用。在徒弟眼中,工作时的马利少言寡语,只有在教授徒弟的时候,才会耐心地把装配要领和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讲出来。在装配出现意外情况时,马利总是特别冷静,指导徒弟有序操作。有他在,徒弟们觉得心里特别踏实。
马利曾担任班组长长达24年,他带领的班组曾获中华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等荣誉。如今,班组长的担子已由徒弟接过,马利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运载火箭总体装配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马利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将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新平台,为火箭总装事业培养更多的“创意大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