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6-28 10:04:16

新北斗,新航天人,新风采


  中科院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来自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目前由104人组成,年轻是其特色之一
  据最新统计,中科院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中,80后和90后分别占60%和23%,“北斗人”的“年轻纪录”又一次被刷新。“北斗三号”下半年起将陆续发射。年轻人的创新能量就是这么大!
  小年轻的大事业
  人力资源部门一次请研制团队统计工作量,如果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团队每个成员一年的工作达到400多天!入职4年的导航长管副主任沈叶锋还记得,加入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第一天就进入了加班状态,第二天是半夜12时回的家。
  “最近是卫星空间环境测试的关键期,晚上八九点钟下班很普通。”北斗导航卫星地面试验验证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徐凯认真地说了一句“金句”:“双休日没事才休息,一般没有‘没事’。”负责科研任务计划管理的毋冬梅告诉记者,由于研制任务重、进度紧、难度大,他们的计划表上是真的没有考虑双休日。
  这支团队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北方分部。他们家在北京,但长期工作在上海。曾经的姿轨控主任设计师、如今的导航卫星副总设计师熊淑杰,产后4个月便返回了工作岗位,每到夜晚,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对家人的愧疚与亏欠感就会涌上心头,她曾经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每每遇到技术瓶颈,每每看到同事奋力拼搏的背影,所有的思念和牵挂都化作了动力。曾经的项目办计划主管、如今的项目办副主任李磊霞,为了能让第一发北斗导航组网卫星按时发射,高度优化和细化计划流程,连续一个月不曾见过孩子一面,所有的不放心只能统统藏在心底。
  不舍与激动的泪
  仅3年零3个月就完成了首发星的方案、初样、正样。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团队研制的第一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那一刻,很多人都哭了——1251个日夜相伴的它,从此就将在茫茫宇宙中寂寞飞行,多么的不舍啊!沈苑曾含着泪水写下一段话:“目送爱星脚踏巨浪,奔向浩渺宇宙;祈愿不日圆满成功,服务国际民生。”
  被喻为“空间高速互联网”的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亮点,赋予卫星不经过地面基站便可实现卫星与卫星之间通信的本领。比“百步穿杨”和“海底捞针”还难的技术突破,让很多人喜极而泣,而专事这一领域研发的石碧舟在那一刻忍住了眼泪,“但是一直到现在,每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收到星地信号,我的心里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
  航天人的新风采
  “在任务相对不那么紧张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轮流休息的。”年轻的“北斗人”也希望人们不要一提到航天人,就是收入低、加班多的刻板印象。“和外企的同学比,我们的确赚不了那么多。但是,每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并不一样,而卫星发射成功那一瞬间的荣誉感又是多少人可以享受到的呢?”沈叶锋如是说。
  按学科“功能链”来管理整个卫星系统,每一个工种的管理制度不超过10条,从设计到发射的每一天都提前做好精细的时间管理计划,提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创新……年轻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是个有些不太一样的航天研发机构。“我们更像是介于传统航天院所与现代创新企业之间,既严控质量,又大胆创新。”沈叶锋的切身感受是,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里,没有条条框框,有的是有效流程。“我们的心愿是,能兼顾报效祖国与回馈家庭。”年轻的“北斗人”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北斗,新航天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