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打造商业航天强省
海南具有发展商业航天的天然优良基因: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大海的开阔空间,这是文昌作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独有的优势。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推动航天技术的商业转化和航天事业的产业化,海南具有先导示范作用。海南具有发展商业航天的天然优良基因: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航天发射成功率;毗邻大海的开阔空间,有利于航天发射残骸的安全剥落,这是文昌作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独有的优势。军民融合是国家重大战略选择,商业航天是航天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推动航天技术的商业转化和航天事业的产业化,海南具有先导示范作用。
发展基础
世人瞩目的中国热带滨海航天发射基地
1994年,国家开始启动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基地项目。2007年8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正式奠定了其作为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中国第四大卫星发射场的重要地位。2009年9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工。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海南文昌成为中国又一个航天发射基地。自此,海南与中国的航天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使海南人民对依赖航天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
其实,早于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前,中国科学院就在三亚建设了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目前已建成五座接收天线。与此同时,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在三亚建立研究中心,并于2015年成立了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使三亚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的科研能力在全国排名前列。
不到十年的时间,海南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航天科技领域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
军民融合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选择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军民融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军民融合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纵观全球,自冷战之后,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态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科技强国,其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有了重大提升,更加灵活、开放、高效,成为军事变革和创新的强大支撑。目前,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根植于以私营部门为主的民口工业,其科研机构虽有各类国家实验室、国防实验室作为支撑,但80%以上的科研开发任务都是吸纳社会科研力量参与或直接从民口采购。全球科技创新的历程和经验表明,军事科技创新是国家重大战略要求,有着十分明确的导向性,更加容易凝聚创新智慧、集成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推动跨界融合,从而快速高效地实现创新突破和形成重大创新成果。另一方面,军用技术具有转移、扩散特性,可牵动民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升级,对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牵引拉动作用。
商业航天是航天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上,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商业航天早开先河,上千家商业航天企业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火箭、货运飞船、亚轨道太空旅游、充气式太空舱等航天产品的商业应用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航天市场。美国航天基金会2015年6月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到2400亿美元,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到3300亿美元,5年间涨幅高达33%。以航天第一大国美国为例:美国政府要求国家安全和民用部门最大限度地利用美国商业航天能力,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在政府支持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轨道科学公司、天空盒子成像公司等一批新兴航天企业快速崛起,甚至以谷歌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进军航天领域,迅速填补了美国空间能力的缺口,使美国至今在全球保持航天工业的领头羊地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与其他领域相比,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是最小的。但我国航天产业主体上由国家主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组成了我国航天工业的主体,它们主要承担军队和政府项目。这不仅使航天科技在我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更使得这种现代高科技很大程度上缺席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难以参与民间商业应用,也难以起到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因此,打破“封闭”的航天产业体制,为航天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让航天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已是中国航天在国际航天商业化大趋势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在航天科技领域,随着火箭发射与卫星研制成本降低,卫星应用领域拓展以及航天技术广泛转化,促进了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为政府与市场提供航天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坚持军民融合,走商业航天发展之路是必由选择。
政策建议
低纬度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大海的开阔空间,海南具有发展商业航天的天然优良基因。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在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海南东部滨海地区,非常有利于航天技术的商业转化和航天事业的产业化。这是文昌作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独有的优点,其它航天发射基地难以克隆。
海南省有着发展商业航天的诸多有利条件和强烈的内在需求,迫切需要在军民融合的大政策背景下,用商业化思路思考海南航天产业的发展路径,将海南打造成航天强省,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商业航天的有效路径。具体建议如下: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海南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政策措施。海南有文昌航天发射场、三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在具体项目方面,建议批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一个商业发射工位,向全球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同时,允许民营企业建设和运营测控业务。另外,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每年承接的很多国家火箭发射任务的载荷是有余量的,建议可利用这些余量在每次发射时为海南提供免费载荷,以促进小型卫星设计、运营企业在海南落地、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航天科学试验在海南开展。
加大国家政策开放力度。商业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行业,对萌芽阶段的新兴事物,政策要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政策制定方面要引入民间机构、商业资本,鼓励以更低的价格、更先进的技术来从事一系列商业航天活动,用政策优势聚拢航天产业资源,在海南形成航天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等航天高新技术集群,打造集科技、游乐、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新业态。
支持建设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以园区为平台,引进、培育商业航天及商业遥感信息研发机构、企业,形成“北有文昌航天发射 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产业格局,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技术密集的企业集群。建议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三亚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三亚航天卫星遥感产业科技园,在商业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测控、接收及数据处理与应用全产业链上,寻找适合在海南落地发展的技术、产品与服务。
研制和发射海南卫星。商业航天目前最成熟的领域,是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发射、接收、操控和运营。建议在政府支持下,动员社会参与,企业主导,以市场化方式研制发射和运营卫星产业,发射“海南1号”卫星,提供航天遥感数据,解决海南全省的环境保护、资源调查、防灾减灾、通讯导航等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同时利用卫星数据服务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为他们提供不同应用需求的空间信息解决方案,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海南重要支柱产业进行谋划。组建由航天专家、航天科技人才、企业家、社会学者、创投人士构成的政府商业航天智囊团,在研究海南航天产业既有布局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发展商业航天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在政策、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并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积极推进海南航天关联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太空科技旅游产业,开发以太空环境模拟、飞行观光、失重体验、太空飞行任务模拟体验等为核心的“太空游乐港”项目,支持文昌航天主题公园建设,扶持三亚太空跳伞项目,从而提高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层次。同时,带动太空育种、航天食品及保健产品、太空医疗康复等衍生技术的发展。
设立博鳌亚洲论坛商业航天分论坛。建议省政府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平台,设立太空科技产业分论坛。吸引全球航天科技顶级专家、科技人才和商业航天投资大腕汇聚海南,把海南打造成国际性太空科技学术交流与产业集聚的航天科技产业岛。
大力推进航天科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依托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和三亚卫星遥感科研基础,引进国内外的航天大学、空间学院在海南办分校,或者在海南高校开设航天专业,培养航天科技人才。
建立航天科技馆,普及航天科学知识,营造海南良好的航天应用氛围。海南是全国唯一没有省级科技馆的省份,在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海南航天科技馆,这不仅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了一个让游客有新奇体验的旅游产品,也将吸引全国青少年前来海南接受航天科普教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