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会安于火星,但不是死于事故。——Elon Musk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在今日的国际空间站研发会议上,埃隆正式确认了龙飞船动力着陆项目的取消,业界哗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其中,NASA认为动力着陆相对于降落伞着陆,可控性能更差,致其带来的优点如快速着陆不足以盖过其带来的巨大风险。作为商业载人项目的政府出资方,NASA已经不能承受再一次失去宇航员的伤痛。至此,他投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反对。
这意味着,在失去NASA项目支持的情况下,SpaceX需要独立开发此项目。这不是最好的情况,但可以勉强支撑。
而在经历了后续的测试,SpaceX发现,在复用大底上开孔的可伸缩着陆腿设计显然不是最优秀的想法,这会损害热盾的隔热性能。而假如,花大力气去改进设计,在F9 VTVL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作为半弹道再入的红龙飞船数据却不能给升力体设计的BFS再入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这意味着BFS的EDL仿真几乎需要重头再来。
此时,作为一个过渡项目的龙二动力着陆计划便遇到了巨大的危机。
埃隆说,叫停,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蓝色的空气弥漫在华盛顿的上空。很多人认为,这将会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一个转折点,从青少年时期的天马行空成长到了壮年的敦本务实。
有几分道理,但不全是这样。
2012年,在面临技术资金及公司长远规划的问题时,SpaceX果断叫停了富有科幻气息的猎鹰5号空射火箭项目。这为后来的巨星猎鹰9号铺平了道路,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抉择。
而在前不久,IBM的Watson将埃隆马斯克评选为硅谷最谨慎的CEO,我们当时都是呵呵一笑。
严谨,一直是SpaceX的主旋律。
那么,此时此刻,什么才是未来?
在IAC 2016会议上,它叫做ITS,而埃隆自己,则更倾向它原本的名字,BFR。
尽管一路坎坷,但是太空探索从来没有终点。按照当前的计划,10米直径,火箭一级携带16台优化猛禽引擎的货运版BFR将在2020年首飞,并努力在5个多月的飞行后,着陆上这颗粉红色的浪漫星球。
以上,那65个字,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全部信息。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加合理猜想。10米直径的16台引擎布局可以将地面猛禽的喷管面积比从40提高到50,根据经验公式,单台地面推力可以提高到310.9吨力,真空推力为5363吨力,地面比冲321s,真空比冲360s。火箭一级箭体总重为2568.8吨,可用推进剂质量为2263.9吨,其中,在计算中保留7%的推进剂用于返回。
最优二级构型为3+1引擎布局。二级总质量869.6吨,其中可用推进剂质量799.4吨,真空猛禽推力1070吨,真空比冲382s。
此时,起飞重量3600吨,火箭高度70米左右,LEO运载能力161吨。
届时,从39A的浓重历史工位出发的Cargo BFR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为巨大的运载火箭。
在目前的设计蓝图上,39A将能同时兼容F9系列和BFR系列的火箭,同样,为了降低射前准备成本,Cargo BFR的射前准备将会采用三平模式,并在39A目前机库的东边新建一个BFR机库,同时,扩展39A排焰道也是选项之一。
可以期待,如何在可行性与经济性这两个IAC 2017的主题下,将BFS尽快的送到火星,将会是埃隆以及拥有6000名员工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目标所在。
而在这个大框架下,严保任务成功率,并尽快的掌握快速复用技术,开拓新的商业模式,为即将到来的庞大任务构架募集资金,则是当务之急。
其他任何的炒作噱头,都可以先缓一缓。
我们目前得知的,F9 1.2 Block 5将在下周进入箭体总装阶段。
「对于目前的火星计划,我们的技术进度超乎你们的想象。」
本站评论员:SpaceX小组
欢迎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