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man 发表于 2017-7-26 11:41:19

环宇太空公司(XCOR)辞退所有员工!或随时面临倒闭

  环宇太空公司(XCOR)是一家开发亚轨道重复使用飞行器和火箭发动机的太空创业公司。或者说它曾经是这么一家公司。

  2017年7月5日,在最近的一轮融资失败后,环宇太空公司董事会成员兼CEO迈克尔·布鲁姆(Michael Blum)向媒体宣布,公司已辞退几乎全部的员工,仅保留几位核心成员。
  “由于不利的经济因素影响,环宇太空公司不得不终止了与绝大多数员工的工作合同。公司管理层决议仅保留几位核心成员,以维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同时继续寻找投资以期东山再起。”布鲁姆并未透露辞退的和留下的员工的确切数目。
  尽管环宇太空公司管理层还没有完全放弃,但显然人们对这家公司已经失去了希望。如果一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已经出走,而CEO和董事会决定辞退所有员工,那它就很难再获得新的融资了。事实上,由于大量解雇员工,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德地区(Midland, Texas)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希利亚德(Brent Hilliard)甚至还要同环宇太空公司管理层协商,要回部分其在2012年奖励环宇太空公司在米德兰德设立研发生产机构而颁发的1000万美元奖励金。
  总之,环宇太空公司目前面临的形式极为不利,且随时都有可能倒闭清算。
  就成立时间而言,环宇太空公司比现在大红大紫的SpaceX公司还要“老资历”:1999年9月,4名从螺旋火箭公司(Rotary Rocket)离职的同事在他们旧雇主旁边的珠宝店仓库成立了环宇太空公司(XCOR)。

  螺旋火箭公司研制的载人飞行器Roton ATV
  螺旋火箭公司的资历比XCOR更老,XCOR的4位创始人曾就职于此。螺旋火箭公司成立于1990年,目标是研制一款能够单级入轨(SSTO)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行器Roton ATV,如上图所示。Roton ATV高19.2m,直径6.7m,起飞重量约180t,按照设计能够将3.18t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按照其设计初衷,Roton ATV应该“像直升机一样方便好用、便宜可靠”,并应能够将当时的轨道运输费用降低至十分之一。
  1999年,Roton ATV进行了三次悬停演示飞行试验,其不可操控性被试飞员评级为10(10是不可操控性的最高等级,表示几乎无法对飞行器进行有效操控)。螺旋火箭公司在接下来2000年的融资活动中融资失败,于2001年宣布破产倒闭。
  这4位创始人杰夫·格里森(Jeff Greason)、丹·德龙(Dan DeLong)、艾尔塔·杰克森(Aleta Jackson)以及道格·琼斯(Doug Jones)显然吸取了螺旋火箭公司目标不切实际的经验教训,放弃了“单级入轨”这样尚难以实现的要求和难以操控的“螺旋发动机”,对环宇太空公司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重新设计,将目标锁定在后来颇为流行的亚轨道太空旅行概念上:研制一种价格经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飞行器。

  杰夫·格里森,环宇太空公司的创始CEO(CEO:1999-2015)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环宇太空公司后续的发展远比4位创始人最初的设想要“多元化”。在环宇太空公司的生命历程中,公司涉猎范围非常广,其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轻型技术验证机、亚轨道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液氧/酒精发动机、液氧/甲烷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氢/液氧发动机、耐高温复合隔热材料等;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很多样,包括政府合同、地方政府补贴、预售太空旅行机票、商业广告合作、筹办极限运动等等。
  演示飞机EZ-Rocket(2001~2008)
  对于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比演示产品(DEMO)更能刺激市场和吸引投资者注意了。环宇太空公司在2001年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公司的第一款测试平台兼演示验证飞行器EZ-Rocket。

  测试兼演示验证飞行器EZ-Rocket
  EZ-Rocket作为一台演示飞行器,是在伯特·鲁坦(Bert Rutan,鬼才独立飞机设计师,后面还会提到这位老兄)设计的Long-EZ轻型飞机的基础上改装成的。Long-EZ是鲁坦拥有的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的飞机,是一款机翼固定的鸭式飞机,这意味着其横尾翼在机翼的前方而不是后方,这就为飞机提供了良好的滑行性能,使它成为火箭飞机的理想选择。环宇太空公司去掉了Long-EZ尾部的螺旋桨发动机,换成了自行研制的2台1.8kN推力的挤压式增压液氧/酒精发动机(注意,这是环宇太空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发动机,采用液氧/酒精作为推进剂);在驾驶舱和发动机舱之间设置了保温液氧贮箱;再在机腹下方外挂了酒精贮箱,就成了EZ-Rocket Mark 1飞行器。

  EZ-Rocket Mark 1,其携带的燃料只够飞行3.5分钟,最高速度可达0.4马赫(约合136.12m/s)

  EZ-Rocket的驾驶舱,与传统轻型飞机驾驶舱十分相似
  2001年7月21日首飞成功后,环宇太空公司就开始带着EZ-Rocket飞机参加各种秀各种比赛,打破了火箭发动机飞机飞行距离记录、投递邮件记录等一系列记录;EZ-Rocket演示验证机从从2001年飞到了2008年,版本从Mark 1一路升级到Mark 3,其发动机也从液氧/酒精换成了一款液氧/煤油发动机(这款液氧/煤油发动机是环宇太空对外公布的第二款发动机)。
  然而不难看出,EZ-Rocket测试的那两台发动机推力太小了,难以用于亚轨道天地往返任务;EZ-Rocket自身的力学特性、气动特性、热特性也与亚轨道飞行器相去甚远,甚至从没有飞到过海拔15km。EZ-Rocket的存在更大的意义是向外界展示公司的技术能力,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成功的。在那个SpaceX公司还没出现、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和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才刚刚成立的年代,环宇太空公司的演示验证机已经在大气层里飞了七年,赚足了眼球。
  EZ-Rocket的试飞视频,后半段为山猫亚轨道飞行器的演示动画。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段视频无论是试飞还是演示动画的效果都不大令人满意。
  山猫亚轨道飞行器(2008~2016)
  2008年,环宇太空公司向媒体推出了翘首以盼的产品:山猫(Lynx)亚轨道天地往返飞行器。

  山猫(Lynx)天地往返飞行器(Mark1/ Mark2)
  山猫(Lynx)亚轨道天地往返飞行器为双座设计,其驾驶舱能够容纳2名成年人:1名飞行员和1名乘客。山猫飞行器采用三角翼升力体构型,由碳纤维等复合轻型材料制成。

  山猫飞行器组成示意图
  飞行器十分紧凑,机身前部是加强加压的乘员舱,中部紧挨着乘员舱是液氧和煤油贮箱,尾部为4台火箭发动机。飞行器采用类似常规飞机的3点式起落架布局,垂直尾翼位于三角翼的翼尖,三角翼内并未内置贮箱等复杂结构。
  山猫飞行器使用4台环宇太空公司自行研制的液氧/甲烷和可重复利用火箭发动机,4台火箭发动机共产生约51.6kN的最大推力,推动飞行器从水平跑道起飞,在数分钟内进入太空,达到海拔约100公里左右的最大升限并保持5~6分钟,随后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返回大气层,像航天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在预定地点。

  山猫的亚轨道太空游典型飞行路线
  按照设计,山猫飞行器Mark 1和Mark 2版本的最大有效运载能力为140kg(不含飞行员),Mark 3版本则能够将运载能力大幅提高到790kg;飞行器将能够适应高达每天4次的飞行频率,且其发动机在寿命期间内应能够执行超过5000次的飞行任务,极大地降低进入亚轨道的成本。

  山猫飞行器Mark 3版本
  飞行器背上的突起是山猫的外挂载荷舱。根据环宇太空公司的数据,山猫Mark 3版本飞行器将能够通过外挂载荷舱提供额外的650kg运载能力。
  然而,山猫飞行器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甚至最后由于某些未被公布的原因而无疾而终。
  2009年7月,环宇太空公司完成了用于山猫飞行器的5K18液氧/煤油发动机的首轮地面试车,公司称“地面试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2011年11月,山猫飞行器研制项目经理卡其·麦姬(Khaki McKee)宣布山猫飞行器已完成了方案设计,山猫Mark 1原型机计划将于2012年底首飞。
  2012年初,环宇太空宣布开始山猫Mark 2量产机型的生产。
  同年12月,山猫Mark 1原型机首飞由于外协机翼的研制进展情况而被推迟,预计推迟至2014年底。
  2014年,公司宣布完成了山猫Mark 3改进机型的方案设计,但是Mark 1原型机的首飞需要进一步推迟。
  2016年5月,公司宣布无限期搁置山猫亚轨道飞行器的研制开发工作。

  环宇太空公司公布的山猫全尺寸模型(2011)

  山猫全尺寸模型的驾驶舱,比较简洁复古(2011)

  山猫Mark 1正在建造的机头和乘员舱(2012)

  山猫Mark 1正在建造的机身和推进舱(2012)

  乘员舱结构件(2012)

  贮箱结构件(2012)

  配套山猫Mark 1的5K18发动机地面试车(2009)
  该发动机采用了环宇太空独特的活塞泵增压技术

  5K18发动机地面试车(2012)

  5K18发动机地面试车(2012)
  液氧/甲烷发动机5M15(2004~2006?)
  2004年6月,环宇太空公司从NASA获得了一笔初期投入330万美元(约合2310万人民币)的政府合同,帮助阿联特技术公司(ATK)开发一款液氧/甲烷发动机。
  该项目的主承包商阿联特技术公司获得的合同金额是1040万美元,目标是开发一款7500磅推力(约合33.34kN)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代号5M15),作为NASA下一代载人飞船的主发动机,或是下一代探月登陆器的上升发动机。
  液氧/甲烷发动机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常规自燃推进剂(如氮氧化物/混肼推进剂)相比,液氧/甲烷推进剂的理论比冲更高,能达到是常规自燃推进剂的1.2倍;与液氧/煤油推进剂相比,液氧/甲烷推进剂燃烧后更不容易积碳,有利于发动机的低成本、快速重复利用;和液氢/液氧发动机相比,甲烷比液氢更容易贮存,甲烷在火星、土卫二等行星上储量均极为丰富,且容易获得,因此使得液氧/甲烷发动机看起来更适合于未来星际间的长途乃至往返飞行任务。
  2006年12月,环宇太空公司完成了6次5M15发动机的点火试验,并公布了发动机试车的视频。发动机推力达到了预定的33.34kN,但持续时间仅为0.7~1.2s,因为试车的原型机还没有设计安装冷却系统。

  5M15发动机地面试车
  关于环宇太空公司的5M15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能找到的最后的消息就是这次2006年的试车了,后面再未查见其他相关报道;有知情的朋友欢迎留言解惑。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环宇太空公司涉猎的第三种推进剂组合的发动机了;但这还不算完,他们就像执意要把低温液体推进剂组合玩个遍似的,后来又还研制了一台液氢/液氧发动机:
  液氢/液氧发动机8H21(2011~2017.6)
  2011年3月,环宇太空公司从联合发射联盟(ULA)获得了一份竞争合同,作为ULA下一代火神火箭(VULCAN)上面级的发动机。
  环宇太空研发的该款发动机代号为8H21,使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其竞争对手包括蓝源公司的BE-4液氧/甲烷发动机以及洛克达因公司的AR1液氧/煤油发动机。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5924733121.png
  BE-4发动机,为已经研制成功的BE-3发动机的改进型
  BE-4发动机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其推力达到55万磅(约合2500kN)。BE-4发动机于2014年开始研制试验,尽管最近发生了一次地面试车故障,其的研制进度仍领先另外两位竞争对手,获胜前景也一直为ULA和军方看好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6077164671.png
  AR1发动机,整体与宇宙神5火箭现在使用的俄制RD-180发动机十分相似(谁说美帝不山寨??)
  AR1发动机于今年5月完成了关键性设计审查,开始制造全尺寸AR1发动机用于地面测试
  环宇太空研发的8H21发动机同样采用了其独特的热力循环和活塞泵的技术,设计推力约25000磅(约合113.4kN)。
  2013年,8H21的缩比发动机5H25完成首次地面试车,推力约11kN,环宇太空公司于是开始全尺寸8H21发动机的研发;遗憾的是,8H21全尺寸测试发动机还在研制生产过程中,ULA就终止了与环宇太空的研发合同。采用活塞泵的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8H21只能存在于环宇太空公司的图纸和人们的想象中了。
  再来看看环宇太空公司的融资和营销手段。作为私营航天公司的老资历,环宇太空公司的融资和营销手段也非常多样化,颇具代表性。
  商业竞赛
  环宇太空公司的早期产品演示验证飞行器EZ-Rocket就是为参与安萨里X大奖(Ansari X Prize)的角逐而研制的。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7101832593.png
  EZ-Rocket尾部的拉花“X PRIZE”即是指安萨里X大奖
  安萨里X大奖由X大奖基金(X Prize Foundation)主办。1996年5月,X大奖基金会的创始人彼得·戴曼提斯(Peter Diamandis)从林德伯格的书《圣路易斯精神》(首架横跨大西洋飞行的飞机)中受到启发,为了激励新的私人载人航天技术的创新,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美元的航天大奖。根据安萨里X大奖的竞赛规则,第一个使用商业自制的飞行器将3名乘客(或相当重量的配重)送到海拔100公里的太空,安全将其接返地球,并能够在两周内使用同一架飞行器重复上述载人飞行的公司或组织最终获得这笔奖金。
  最终,环宇太空公司的EZ-Rocket未能获得安萨里X大奖;安萨里X大奖由伯特·鲁坦(是的,又提到了这位鬼才独立飞机设计师)及其缩比复合体公司(Scaled Composites)公司研制的“太空船一号”(SpaceShipOne)在2004年10月4日摘得桂冠。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7983941556.png
  太空船一号,由微软合伙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投资2500万美资助研制建造。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就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太空船一号的成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私人公司的能力、重新认识了太空,直接引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亚轨道太空竞赛”。
  尽管未能赢得安萨里X大奖,环宇太空公司的EZ-Rocket仍是这个领域的先驱之一,后来也参加了包括新墨西哥州举办的2005 X-Cup火箭博览会比赛(2005 X-Cup Rocket Racing)在内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赛事,打破了火箭发动机飞机飞行距离记录、飞机投递邮件记录等一系列记录,直到2008年才退役。这一系列的比赛极大地扩大了环宇太空公司的影响力,不仅签订了一系列的小广告合同补贴家用,对公司吸引公众投资也十分有利,环宇太空公司也一度是领域内最知名的公司之一。
  发行优先股
  2014年5月7日,环宇太空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获得了1420万美元的B轮融资。B轮融资的领头公司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SXC(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公司,SXC公司的米歇尔·摩尔和马克将加入并成为环宇太空公司的五位董事会成员。
  通过这轮融资,环宇太空公司不仅获得了1420万美元资金,还获得了SXC公司在荷兰的研发生产实体的使用权。这也是环宇太空公司山猫飞行器上美国、荷兰两国国旗的来源。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8268651533.png
  座舱下方、垂翼上均印有美国、荷兰两国国旗
  预售太空旅游机票
  2011年,环宇太空公司开始以9万5千美元(折合约67万元人民币)价格预售山猫飞行器亚轨道太空旅行机票,比维珍银河公司20万美元一张的票价便宜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旅行机票是不向中国发售的;但是环宇太空公司对中国市场还是颇为重视的,其太空旅行服务不仅对中国公民销售,甚至还在2011年6月12日淘宝网上开设了专门购买渠道,票价根据套餐不同从599999元人民币起步,考虑到汇率情况这个票价算是颇为良心了。
  相信很多朋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认识环宇太空公司和山猫飞行器的吧。后来,为了扩大公司在华语区的影响力,环宇太空公司还请来了邓紫棋作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8566200483.png
  邓紫棋为环宇太空公司代言
  那么问题来了:淘宝订购了太空旅行的,还退票吗?
  跨界战略合作
  2015年12月,环宇太空公司在北京东四环的竞园艺术中心与SINOMAX赛诺有限公司联合举行“太空梦想论坛&赛诺新品发布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在中国开展太空旅游项目。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9323193662.png
  SINOMAX赛诺是一家研发生产“太空棉”(慢回弹棉)家居产品的公司,业界普遍认为在该“跨界”战略合作关系中环宇太空公司并不能为赛诺公司提供广告之外的帮助,而赛诺公司也不能为环宇太空提供除了广告费之外的更多帮助。虽然算不得“强强联合”,但是总归也算“各取所需”吧,缺钱和蹭热点在创业公司而言并算不得什么过错(世界景观(World View)公司还和肯德基(KFC)合作过呢,参见之前的文章《肯德基汉堡游太空,临近空间旅游添新玩家》)。
  组织极限运动挑战
  2016年,环宇太空公司与乐视合拍了一部《让人心跳的极限运动:高空跳伞》的纪录片,记录环宇太空中国行政总裁邓伟贤和他的小伙伴们参加高空跳伞培训的故事。视频中提到了可能会使用山猫飞行器进行“太空跳伞”以打破之前人类跳伞高度的计划;只不过...环宇太空+乐视这个组合...两家都是看起来酷炫实际上没钱的主,计划自然也是无疾而终了。
http://www.taikongmedia.com/UploadFiles/2017-07/14/15010359543376172.png
  视频在乐视上现在还能搜到,说实话很不怎么好看,就不放出来了。对太空跳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之前的文章肯德基汉堡游太空,临近空间旅游添新玩家,其中有两段打破记录的太空跳伞视频。
  那么,环宇太空到底怎么了?
  不得不说,因为环宇太空是第一家把太空旅行做到中国的公司,对它还是有一点感情的。我们再来复盘一下环宇太空公司从成立到衰败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吧。
  1999.9,环宇太空公司成立。
  2001~2008,演示飞行器EZ-Rocket研制、试飞、参加竞赛。
  2004~2006(?),与阿联特技术公司联合开发液氧甲烷发动机5M15,合同金额330万美元。
  2008~2016,研制山猫亚轨道重复使用飞行器。
  2011~2017.6,为ULA研制液氢/液氧上面级发动机8H21。
  2011年初,开始以9万5千美元(折合约67万元人民币)价格预售山猫飞行器亚轨道旅行机票。
  2011.8,获得NASA的一个亚轨道试验载荷发射预定,价值约143万美元。
  2012.11,成立市场推广分公司,负责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以及募集资金;原主要进行技术研究的人员则重新编入了另一家新成立的分公司:环宇太空技术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此时公司员工总数约40人。
  2013,在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德地区设立研发生产机构,获得地方奖励金约1000万美元。
  2015.7,山猫飞行器亚轨道旅行机票销售超过300张,官方涨价至15万美元(约105.8万元人民币)。
  2015.11,创始人杰夫·格里森和丹·德隆从环宇太空离职,成立新创业公司Agile Aero;杰夫·格里森辞去环宇太空CEO职位,由杰·吉布森接任CEO。
  2015.11,创始人之一的艾尔塔·杰克森从环宇太空离职。
  2016.1,公司吸纳ULA前CEO迈克尔·戈斯(Michael Gass)为董事会成员。
  2016.5,环宇太空公司宣布裁员一半(此前公司总员工数不到60人),无限期搁置山猫飞行器的研制工作,剩余员工全力为ULA研制新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8H21。
  2017.6,杰·吉布森辞去公司CEO职务,并从环宇太空公司离职,受特朗普邀赴美国政府出任国防部副总运营官。董事会成员迈克尔·布鲁姆出任公司临时CEO。
  2017.7,ULA终止8H21研制合同,环宇太空公司新一轮融资失败,宣布辞去公司剩余员工。
  环宇太空公司的发展历程有点乱。能看出来,公司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成立的时机不错,也算瞄准了市场的“痛点”;但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犯了不少的错误,最终导致了失败。想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对环宇太空公司的失败进行“彻底归零”是不可能了,姑且谈几点感想算作经验总结吧。
  1)控制产品线数量
  创业初期资源有限,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环宇太空公司在这一点上做了反面教材。作为一家员工只有20~60人规模的公司,其火箭发动机产品覆盖了液氧/酒精、液氧/甲烷、液氧/煤油、液氢/液氧四种推进剂,几乎把低温无污染液体推进剂玩了个遍;其山猫亚轨道飞行器的研制过程中,Mark1 原型机还没试飞,Mark2和Mark3就都已经开始设计建造了。就像乱点技能树的新手游戏玩家,环宇太空把技能分支都点开了,但没有哪一个分支做到了最好。
  2)完成你的产品
  从能够获得NASA的合同与航天老牌企业ATK合作、能够获得ULA的竞争订单与蓝色起源和洛克达英公司同台竞技这点来看,环宇太空公司应该是有一定的技术实力的。但是很可惜,公司在其四项主要研制项目中居然没有一项正常完结、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这样虎头蛇尾的做法无疑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顾虑。
  3)专注、专注、专注
  环宇太空公司的创始人是连续创业者,这点本来挺好;但是几任CEO包括创始人都在公司没做任何宣布的情况下就提前抛弃了公司另谋出路了。创始人跑路,大家都知道在国内意味着什么的;国外就算氛围好一点,不去堵门追债,我想无论对公司还是创业者要再获得投资都会十分的困难了。
  当然,还需要一点运气。运气是所有创业公司都逃不开的一点要素,运气是创业公司做好99%的工作后剩下的那一点1%。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环宇太空公司都没做到99%,1%的运气之于它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所以,这里希望能把这运气送给你们,我的读者朋友,愿你们创业的都能赚钱,做航天的次次都成功!愿求索的路上,我们一往无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宇太空公司(XCOR)辞退所有员工!或随时面临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