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10件趣事
1. 地球不是平的,却也非完美球形地球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球体。地球绕轴自转造成赤道比其原来膨胀了0.3%。地球从南极到北极的直径为12714千米,而赤道的直径为12756千米。两者之间42.78千米的差距约为地球直径的三百分之一。这一微小的差异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中几乎可以被忽略,因此,人类肉眼看来,地球就是球体。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期的研究表明,逐渐融化的冰川正导致地球的“腰围”越来越大。
2. 日子越来越长
地球上一天的长度一直在增长。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一天只有大约6小时。到6亿2千万年前,一天的长度已经增长到21.9小时。如今,平均每天为24小时,但一天的长度正以每个世纪大约1.7毫秒的速度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月球正通过其参与形成的潮汐现象逐渐减缓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旋转使海洋中潮汐隆起的位置被轻微拉至地月轴线之前,由此产生一股扭转力量减缓地球自转的速度。于是,我们的每一天都越来越久;当然,这一细微变化和大家每天忙碌的行程安排相比微不足道。
3. 各大洲也曾分分合合
数百万年来,地球上各大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约8亿年前,承载地球大陆块的那些巨大板块彼此相会,将各大陆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超级大陆“罗迪尼亚大陆”——如今的北美就位于它的中心。罗迪尼亚大陆最终分裂成了许多小块,它们在5亿年前到2亿5千万年前再次碰撞,形成了位于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及位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山脉。
大约2亿5千万年前,这些陆地再此汇聚形成了另一超级大陆“盘古大陆”,而它的周围是一片完整的、世界性海洋。五千万年后,盘古大陆开始解体,分裂成了两块巨大陆块: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而它们最终分解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几大洲。
4. 地球的冰川时代
大约8亿到6亿年前,地球遭遇了数次极端天气变化,也就是冰河期。期间气候变得极其寒冷以至于科学家们认为地球曾多次接近、甚至完全冻结——即著名的“雪球地球”假说。历史上可能出现过四个这样冻融交替的时期,由温室气体(比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减少而引发,期间整个地球从南极到北极都被冰川覆盖。由于绝大部分太阳能都被冰反射至宇宙,地球当时的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50度,其赤道与今天的南极洲亦别无二致。如果雪球地球确实存在(该假说至今仍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而那时地球上只有微生物和简单有机体,人类从未感受过那种寒冷,又何其幸运。
5. 地球上最干的地方
令人唏嘘的是,世界上最干的地方(即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正位于这个世界最辽阔的水域(即太平洋)之畔。智利阿里卡的年度平均降雨量仅为0.8毫米(0.03英尺)。传说阿塔卡马的卡拉马城曾连续四百年不见一滴雨,直到1972年一场暴风雨骤然而至。和大多数沙漠不一样的是,阿塔卡马沙漠相对寒冷,其最干燥的区域内连蓝细菌(一种在岩石内部或石头下面生长的绿色光合微生物)都无法生存。NASA的天体生物学家们日前前往阿塔卡马沙漠寻找能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他们希望借此了解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6. 地心引力并不均匀
如果地球是一个理想的球体,那它每一处的重力场都应该相同。但事实上,地球的表面崎岖不平;与此同时,水在流动,冰在漂浮,地球外壳下面的板块也在不断运动——这一切变化都会改变地心引力的作用。这些变化被统称为重力异常。一座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能引起正重力异常(即那里的重力会比一颗没有任何特征、完全光滑的星球上的重力大)。相反,海洋沟渠或者数千年前冰川引起的地表凹陷则会导致负重力异常。在地球上空运行的NASA重力恢复及气候实验卫星(GRACE)正在绘制空前详细的地球重力场图。
7. 过去,海平面与今大不相同
地球上最近一次冰的推进始于大约7万年前,在1万8千年前达到顶峰,于11500年前结束。期间,冰川和大量冰层凿出了五大湖(the Great Lakes)的湖盆并截断了各大河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以及其他河流因此改道。大量的水被“截获”变成了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幅度高达120米 ,一部分我们今天的海床也因此显露了出来。不过海平面也上升过,曾经上涨了70米。最后一次间冰期间的海平面比今天还高出了5到7米。
8. 我们的太阳是个“大胃王”
所有恒星,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都会变老最终衰亡。当太阳上的氢消耗殆尽时,太阳将在引力作用下崩塌,最终膨胀成原来100倍大、2000倍亮的红色巨物,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地球蒸发。不过不用担心,这是50亿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
届时,我们可以选择离开地球,但这需要我们目前还完全无法想象的科技支持,同时还需要找到一个适宜居住的目的地。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接下来的几十亿年里,一颗路过的天体破坏地球的轨道并将地球踢离太阳。科学家们表示,这种可能性大约为十万分之一,倒是比赢乐透大奖要容易些。不幸的是,如果地球成功与太阳分离,人类后裔的归宿也很可能是被冻死。
9. 月亮并非地球的唯一伴侣
除了月球,还有其它两个天体也在地球附近的轨道运行;它们有时也被称为地球的卫星,尽管严格来说它们并不算卫星。1986年被发现的小行星3753(即克鲁特尼,Cruithne)实际上是围绕太阳运行。但由于它和地球的绕日轨道周期一致,克鲁特尼看上去像在追随地球。从地球的角度来看,克鲁特尼的运行轨道像一粒豆子的形状。而2002 AA29近地小行星同样也以年为周期绕日运行;它的轨道更加奇特,为马蹄铁状,每95年就会靠近地球一次(离地大约590万公里)。由于它能接近地球,科学家们已建议在该行星上收集样本并带回地球研究。
10. 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不仅仅是一句俗语,在特定情况下,暴风雨前的宁静确实存在。风暴从周围大气中吸入温暖潮湿的空气作为驱动燃料,留下一片低压区。暖空气上升形成风暴云,而其中一部分风暴云受强气流影响继续上升。这些上升气流接着把暖空气推向最高的风暴云(最高可达16千米)的四周。被挤出的空气随后下降,变得更加温暖而干燥,因此也更加稳定。暖空气覆盖住下面的区域并稳定该地区的大气,由此,这一地区的居民就观察到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