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鸽”来势汹汹 海洋卫星尽收眼底
自台风“天鸽”生成起,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我国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A,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交换获取的MetOp-A/B卫星数据对该台风进行连续监测。通过监测发现,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于8月20日下午生成,生成后一直维持在热带风暴级,移动速度也较慢。直至8月22日早晨,“天鸽”强度快速增强,移动速度也开始加快。下午15时,“天鸽”已加强为台风级。国家海洋预报台于8月22日下午将风暴潮和海浪警报双双升级为橙色,晚22时又再将海浪预警级别升级为红色,这也是今年首个海浪红色警报。8月22日上午9时,通过交换获取MetOp-A卫星搭载的ASCAT散射计获取了台风“天鸽”的完整结构。图1位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利用自主开发的专题图制作软件制作的台风专题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台风“天鸽”的中心位置,以及强度信息。
图1 8月22日应用MetOp-A卫星ASCAT散射计制作的台风专题图
8月22日17时56分,HY-2A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以其宽大的刈幅再次监测到台风“天鸽”的完整结构(如图2所示)。HY-2A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具有1300km的宽刈幅,能够观测全球海面风场,确定台风及风暴潮强度、位置、方向和结构,每天可以观测全球90%的区域,可捕捉到全球海域几乎所有的气旋,是目前在轨运行的唯一具有该能力的海洋微波有效载荷。
图2 8月22日应用HY-2A卫星微波散射计制作的台风专题图
8月23日早晨6时46分,HY-2A卫星微波散射计再次捕捉到了台风“天鸽”的行踪。
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台风“天鸽”来势汹汹,即将在广东珠海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台风及风暴潮遥感监测中,海洋卫星与其他卫星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⑴海洋环境要素探测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采用微波遥感的形式,能够对关注海域实施全天时、全天候监测,而不受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⑵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例如海面粗糙度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所搭载的载荷能够利用后向散射系数与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反演全球海面风场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每年从5月1日起开展汛期卫星海洋遥感监测,为台风等监测预报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