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001 发表于 2017-11-22 22:05:18

如何评价中国的LAMOST项目?

中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LAMOST(又称郭守敬望远镜)建成后已巡天一年有余,第一批观测数据也已经放出。谢邀,这个LAMOST是我本科时就关注很多的项目,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我自己并没有用它来开展自己的研究。下面说说我的理解。

Lamost是我国天文学自建国以来最大的望远镜工程之一。主要是用来做光谱巡天。设计上很有有特色,一是它被设计成一个中天仪式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二是它采用了机械臂+多光纤的设计。这两点在项目提出时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望远镜设计时很有野心,希望能够一次观测就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大概是著名的Sloan数字巡天速度的10倍,观测深度要比SDSS还深2个星等。这个望远镜开始计划要做两个项目:1.大规模的星系光谱巡天,研究星系的演化
2.通过拍摄大量银河系恒星光谱以研究银河系结构

但是很遗憾的就是很多设计时的期望没有达到。 一是我们的工业制造基础比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望远镜建造的速度比预期慢了好几年,一些指标,比如机械臂的定位精度,比设计指标要差一些。另外由于望远镜构造独特,望远镜内部空气对流在开始也成为了观测的障碍。但是参与项目的天文学家,其中一些是我的同学,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也基本慢慢克服了。第二是国际上同时也有新的项目开展,比如SDSS三期和即将开展的四期,都已经覆盖了大量LAMOST的科学任务。最严重的问题可能是来源于台址,望远镜台址选择在河北兴隆,该地的气象条件本来并不是一流观测地点,在近年来气候条件进一步恶化,再加上当地县城开启亮化照明工程,致使现在望远镜的观测极限星等远远达不到当初的设想,并且一年适于观测的时间也远远少于世界一流台址。

因为以上种种问题,现在LAMOST对河外星系的研究可能很难达到当初的设想了。银河内恒星的研究也会局限于比较亮的恒星。但同时很多天文学家也设计了各种办法改进它,设计新的适于它的观测项目。现在望远镜的先导巡天已经完成了,正式的数据巡天也开展了两个冬天了。我的很多同事现在都在分析它获得的数据。最终这个项目是否能产生重大成果,还需要等待这些研究结果。我个人觉得,在银河结构,和恒星物理方面,LAMOST还是可能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的。

补充一些,过去一年LAMOST产生了100多篇论文,估计在明年(2016)可能出现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工作。编辑于 2015-07-18  补充一下@李然老师没有提到的一点吧。

  那就是早期科学研究没有跟上,科学与工程脱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当初建望远镜的时候没有完全弄明白最后用来做什么具体的东西。虽然有点仓促上马,但是经过了一些折腾工程上还是不错的,也提高了我国大科学装置的研发建造水平,但是最后做出来的这个大玩具没有人能玩得顺溜。

  LAMOST做了这么久,到目前为止一个让人满意的泡也没冒,真的很可惜。虽然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都在努力。但没出点大成绩,没出一个在科学界和社会效应上都能称得上闪光点的东西,于是地方投资迟迟也不能到位,处处受限,更难做出成绩。

  所以后来的一些项目吸取了LAMOST在这方的教训,早期科学研究开展得很多,工程指标就是为科学目标设计。要观测前人没有观测到的某些现象,需要多高灵敏度,多高分辨率,什么观测模式多少积分时间都先提出来,再有的放矢地建望远镜。一开始做出了点东西来,一美遮百丑,后续什么都好说。现在很多人提到LAMOST,都有点到骂街的地步了。希望数据出来赶紧出点成果,真的是一美遮百丑。

  要说观测条件不好,其实大家也都不好。怀柔太阳观测站多通道望远镜刚修好的时候一年观测时间300+天,现在空气污染只能观测200+天,但是人家一个实验室论文产出数量上世界第一。美帝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就是007黄金眼里那个大锅,还在FPS游戏《战地4》里出现过,馈源仓里能收到手机信号,照样出了一大堆成果。

当然咯,LAMOST纬度的确是比斯隆高了一点点,银河会低一点,又凑巧LAMOST观测大天顶角时效率会稍微下降一点。(但拉磨的自动化程度比斯隆高,也能弥补一部分这方面的劣势)但是这些硬件上的硬伤都不算多硬,相反是软伤比较致命。
所以@李然老师也说了
同时很多天文学家也设计了各种办法改进它,设计新的适于它的观测项目  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拉磨餐馆当初没有看客点菜,厨师没有问清楚客人喜欢甜口还是咸口,就有野心有前瞻有突破的弄了些极品食材如海参鲍鱼,却用碎皮蛋调腐乳勾芡。一般人实在吃不来,所以现在只能让客人重新学怎么吃菜了。于是仪器和科学任务的主仆关系就只能颠倒了。
  而且隔壁的斯隆酒家已经把拉磨餐馆正在学做的菜先做了个遍,而且炒得又快又好又香。拉磨暂时没有什么差异化竞争的策略。


  不过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恢复天文专业,天文理论和天文仪器技术方面的人才会有一个相较以前的爆发式的增长,春天就要来了。我一块手表还遗失在LAMOST那里,虽然不是什么高级机械表,但电池能跑十年以上,我坚信在我的小表停转之前LAMOST一定能做出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谁捡到谁戴吧,也算是我给LAMOST的一点点赞助。

  最后还是匿了吧。
编辑于 2013-12-18对同行的努力表示敬意。然而就我实际接触到的数据质量来说,给个中评都勉为其难。这不光是台址的问题,技术,巡天设计,数据品质控制,整体相比都差了一截。相比起其他的巡天项目,不管是河内的还是河外的,很难谈得上竞争力。

然而也要提一下做恒星和银河系的这些同行,他们用这些数据还是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工作。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绝对是宝贵的,必将裨益于将来的光谱巡天项目。

至于其他事情,不乱八卦了。发布于 2016-10-21我不是天体物理的专业人士(虽然有一些研究这个领域的朋友),无法对LAMOST项目本身作为评价。但是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我很感激LAMOST的宇宙驿站项目在早期为国内的许多爱好者、业余天文学家提供了(在当时尚属宝贵的)网站空间和交流渠道,比如已故的周兴明先生(丝路天文--周兴明的彗星主页,请勿屏蔽弹出窗口)。

期待专业人士对LAMOST项目本身的评价。谢谢发布于 2013-12-17大科学工程,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我们的房地产很兴旺,钱很多,工业实力还是逊色很多,几百年的差距不是有钱就能赶上来的。何况科学界投资本来就不多。编辑于 2013-12-17维基百科说得比较简略,可以参考这个专题:大科学装置LAMOST,对于拉磨的用途和先进之处说得比较详细。发布于 2013-12-17台里的发言都被知乎员工后台get到了O(∩_∩)O发布于 2016-10-05台里人,可耻匿。
博一,想法幼稚,请指正。
my point:台址问题掩盖了天光所的问题。
实践出真知,盖出来一个望远镜开光后看数据,天光所本应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改进调试中有所长进,但是现在只是推卸给台址,没有发现自己在技术上、管理上的问题,这样钱花的不值啊,学费交出去要学到东西。
希望台里的人,尽快完成现在的科学工作,然后搬迁lamost。
lamost搬迁后,天光所的工作才刚刚正式开始,我们的科学在其后才会开始。
如果不在LSST有结果之前完成这些,lamost就又是一个2.16——时代的弃儿。
有生之年,我们能看到后代中国天文学家用上自己的Subaru、AKARI刷屏ApJ,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编辑于 2015-07-18国内站址那鸟样有什么办法?
高美古比兴隆已经好太多了,r0平均6,过十那得特别好的时候的半夜后一两点钟。常年23是正常的。对我说的是旱季1112月了。夏威夷常年裸着出个二十三十这怎么比。发布于 2016-10-2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评价中国的LAMOST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