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等被量化后,0 等是如何定义的?
以前认为是参考织女星的亮度,实际上织女星的视星等为0.03。被此问题困扰许久,求解答。 维基百科链接:星等。里面说到「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这个等量关系是如何得出的?星等是天文学里的一个不太好的定义,因为它反映的是亮度的对数。一般星等有如下关系:
m-m0=-2.5*log10(I/I0)
这里m,m0是视星等,I是所谓的亮度(intensity or brightness). 为什么说它是个不太好的定义呢,因为过去观测中大家看亮度都是凭感觉的,感觉系统对亮度是对数响应的,所以没问题。但现代观测都是用CCD成像,视亮度反而成为了一个直接可以测得得量。再转化成星等,反而费了功夫。而且星等的具体值依赖于零点的选择,这就更增加了不同观测的校准复杂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织女星被定为0等。在这个系统里,织女星在任何一个波段都是0等星。但问题是,织女星在不同波段的亮度是不一样的(可以理解为织女星发光的功率在不同波长是不同的)。这还是个小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织女星其实亮度也是变化的,变化程度差不多是0.03等(这可能是题目里0.03这个数字的来历)。所以这个定标系统相当不好。
之后人们想出更干净一点的星等系统,AB星等系统。在这个系统下,零点被定为一个特定的亮度。一颗恒星如果在某一波段功率正好是这个亮度,那么它就被认为在这个波段是0等星。这是一个理想的系统,实际在巡天中,虽然大家都有意识把自己的星等系统设计成AB星等系统,但是还是零点还是会有一点点偏差。这就需要各种测试来定出0点偏差值。
回到开始的问题,织女星在织女星星等系统里被定义为0等,任何波段都是零等。在AB星等系统里就不是了。而且在AB星等系统里,织女星不同波段的星等都不同。编辑于 2014-11-16织女星接近0等只是巧合。发现星等之间亮度关系的普森本来是将北极星的星等定为2.0等的,后来发现北极星是颗变星,亮度不一定。1922年第一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将北天极附近的96颗星的星等定为亮度等级的原点(中文里学名叫“北极星序”)。后来更进一步使用不同波长的滤镜对标准星进行测量以决定星等。规定其中6颗星的国际式照相星等与UBV系统的V星等相等,且6颗光谱型为A0V的恒星的U=B=V。
勒克斯是光照强度单位。它表示如果天空中有一个天体的亮度能达到-13.98等,那么地面上接收到的来自这个天体的光强就大约是1勒克斯。编辑于 2014-01-07
页:
[1]